第1819章
要知道,此時的呂夷簡在朝堂中,已經沒有什麼發言權了,對這些人也造不成什麼威脅。
自從范仲淹等人上台實施新政,呂夷簡幾乎已經被邊緣化了。雖然頂着個參知政事的副相名聲,可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范仲淹的。
宋朝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以參知政事為副。從漢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禮,逐漸降級,至宋太祖廢“坐論”之禮,使宰相地位大降。
就連在朝中,呂夷簡的話語權也是大減。是以他近些年倒也老實,一直在韜光養晦,盡量避免與他人正面衝突。
而他與孫星雲之間的過節,本就不是什麼你死我活的大仇。他以為這幾年,倆人已經放下了。
誰知道這敗家子陰險小人,竟然落井下石想讓自己去多瘴之大理,這不是擺明了要要了自己老命么。
可這是官家旨意,呂夷簡又怎敢抗旨。此去大理一行,八成是凶多吉少了。於是,呂夷簡招呼家人,準備料理後事了。
呂夷簡想到《後漢書·南蠻傳》記載:“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者十必四五。” 南朝 宋鮑照(這名字,天啦嚕)《苦熱行》:“瘴氣晝熏體,菵露夜沾衣。” 《諸病源候論·瘴氣候》:“夫嶺南青黃芒瘴。”而辭海解釋:“瘴:瘴氣,指南方山林間濕熱蒸郁致人疾病的氣。”
對於飽讀詩書的呂夷簡來說,這些書中記載的瘴氣之毒分分鐘要他老命的玩意兒,他怎能不怕。
但事實上,這種瘴氣,很大程度上是古人臆造出來的一種致病因素。因為,古人對嶺南地區的開發認知程度不足。嶺南地區氣候濕熱,本身蚊蟲細菌較多,加之當時南遷的北方人水土不服,便想當然的認為,嶺南地區存在“瘴氣”。何況,在醫療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對病因未能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直到19世紀80年代,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和德國科學家科赫等人才先後在有病的生物體內發現了大批微生物,並證實它們是傳染病的病因。
南方地區多山林地帶,多濕熱,多蚊蟲,成為了瘧疾傳播的天然土壤。《史記·貨殖列傳》曾雲“嶺南卑濕,丈夫早夭”。尤其是對於那些初涉嶺南的中原人而言,本就容易水土不服而致身體虛弱,再加上病毒肆虐,這些北方發配來的犯人,很容易就掛了。
古代醫療條件十分有限,在瘧疾這樣的疾病面前,大多數醫生也只能是雙手抱拳奉上一句 “打擾了,告辭。”
歐陽修就曾在《論台諫官唐介等宜早牽復札子》提到“唐介前因言文彥博,遠竄廣西煙瘴之地,賴陛下仁恕哀憐,移置湖南,得存性命。”
這位可憐的言官唐介彈劾文彥博,依靠賄賂宦官嬪妃為相,起用孫星雲的劣徒張堯佐是為了鞏固邊疆。他讀完奏章說:“臣忠憤所激,鼎鑊不避,何辭於謫。”
趙禎登時大怒,貶為春州別駕,也就是煙瘴之地的廣南。後趙禎省悟,次日改置英州,又將文彥博、吳奎免職,並派專人護送唐介就職。
因唐介為官清廉,從小深明大義,德行高尚。後來被孫星雲所保舉,一路風生水起混到了宰相位置。當然這是后話,這是十幾年以後的事了。
呂夷簡召集家人,說明自己去意:“奉官家之命,我要去南詔大理國。我這一去,八成凶多吉少。趁我還能喘氣,就把後事先料理了吧。”
家人一聽,這還了得。自家相公這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了啊。
誰人不知嶺南一帶毒瘴害人,呂夷簡一把老骨頭,怎麼經得起這份折騰。幾個老婆孩子一聽,登時哭天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