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夷簡的馬車終於到了,後面浩浩蕩蕩跟着一支大宋朝的使者隊伍。繁華大宋,不可謂陣勢不大。
單單這輛馬車,就已經秒殺大理皇帝段思廉的龍輦了。氣派雖然不能比,但橡膠輪胎、鋼圈輪轂、滾珠軸承。這一切足以讓眾人側目,大理國的文武君臣無不嘖嘖稱奇。
這本是孫星雲的座駕,他送給了呂夷簡。別說是段思廉他們,就算是呂夷簡自己,也不知這車輪的原理。
一路之上,坐在這馬車裡那叫一個舒服。在古代,坐馬車絕不是一件舒服的事。試想一下,一個木製車輪,在格格稜稜的土路上行駛,車內的人顛簸程度可想而知。就這樣,能坐得起馬車的,非富即貴。
孫星雲坐着這種馬車的時候,他感覺就像是騎着一輛泄了氣的自行車,還是前後輪胎都泄了氣的那種。那滋味,太銷魂。
是以自打他研究出橡膠以後,就順帶把輪胎也給鼓搗出來了。有了輪胎和軸承,車子的平穩性和舒適性立刻顯現出來了。
呂夷簡恭恭敬敬施了一禮:“臣呂夷簡,代我主陛下,拜見大理皇帝!”
段思廉慌忙迎了上去,他扶着呂夷簡的雙手:“上使遠來辛苦,我等可是等了急了,快快隨我回城。你這便和我同乘一車,路上跟我說說大宋上國的風土人情,好讓我長長見識。”
皇帝,一般明中期到清以後,才會張口閉口的以朕自稱。除非重大場合,有時候自稱為我,、寡人等等。趙禎是聽從了孫星雲的建議,後來才一直自稱為朕的。
而段思廉自始至終都沒有對呂夷簡自稱為朕,或許是他不習慣,又或許是為了向大宋示好。作為一個藩屬國,他不想貿然自稱為朕。
呂夷簡受寵若驚:“如此多謝大理皇帝陛下了,這個,老臣一路走來,這諸位老臣都面生的很,不知陛下可否給臣引薦引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