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7章
朕是真龍天子,那是上天的旨意。王朝的更迭,那更是冥冥之中的事。
如今這天下,是大宋的。
趙禎要去祭祀大唐關中十八陵,這可是件大事。為彰顯恩德,朝廷決定對皇陵進行修繕,同時還會派兵駐守,以防盜墓賊猖獗。
實際上,這也算得上是為後世開例。說句不好聽的,將來趙家大宋王朝被人取而代之的時候,改朝換代的王朝也會繼承這個傳統,祭祀保護前朝皇陵。
唐代帝陵分佈於陝西省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六縣,包括獻、昭、乾、定、橋、泰、建、元、崇、豐、景、光、庄、章、端、貞、簡、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即關中十八唐帝陵。
唐代帝陵依山為陵,氣勢雄偉,呈扇形環繞在京都長安周圍,和長安城以及宮殿群一起構成全國等級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遺址。
當然,趙禎不可能一一去祭拜,像是中晚期的幾個帝陵,沒有什麼意義。能祭拜的,只有昭陵。李世民的豐功偉績世所敬仰,唐代吳兢著的《貞觀政要》,為不少後世之君學習的榜樣。
包括趙禎還有高麗的國王王亨,都對《貞觀政要》推崇備至。全書十卷四十篇,分類編輯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時的問題,大臣們的爭議、勸諫、奏議等,以規範君臣思想道德和軍政思想,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
這本書中提出了”君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重民思想,務實求治、與民休息、重視農業、發展生產的施政方針,”愛之如一”較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賢才的主張,廣開言路的開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罰的統治策略,以及儉約慎行、善始慎終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國開明封建統治的戰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
李世民的執政方針,對趙禎影響頗大,尤其是務實求治、與民休息、重視農業、發展生產政策方針,趙禎每每思及,都不禁悠然神往。而李世民的包容胸懷,諫臣敢直言,武將不怕死,更是讓趙禎佩服。
趙禎實際上也是這麼親力親為的,縱觀宋仁宗趙禎這一朝,幾乎涵蓋了北宋時期的大多數名臣。“為人君,止於仁”,有宋諸帝中,趙禎在位最久,是一位名符其實的仁君。
造就了范仲淹、韓琦、富弼、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蘇轍 、包拯等。當然,少不了我們的敗家子孫星雲。
孫星雲真的得感謝這個時代,感謝有趙禎這樣的皇帝。明君造就名臣,同樣的名臣成就明君,這個都是相輔相成的。
吏政的清明,也會造成文化的昌盛。文學界,“唐宋八大家”,其中有六位為北宋人,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他們全都在仁宗朝登上歷史舞台;唐詩宋詞為中國古典詩歌並峙之兩大高峰,後人習慣將宋詞分為豪放詞、婉約詞兩大流派,執豪放詞之牛耳者。
蘇軾蘇大學士,執婉約詞之牛耳者,柳永柳七官人:“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卓板,唱‘大江東去’。”不管是蘇學士,還是柳郎中,都是趙禎時代的一流詩人。
學術界,宋代可謂百家爭鳴,形成關學、濂學、朔學、洛學、蜀學、新學、象數學諸流派,而這些學派的創始人或代表人物,全都生活在宋仁宗朝;著名的“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全是活躍於趙禎時代的大學者。
科學技術上有王惟一、錢乙、燕肅、畢昇、沈括、賈憲、蘇頌等。正如蘇軾所說:“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而明代李贄更認為:仁宗一朝,“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
趙禎這個時代的人才之盛,歷史上似乎沒有一個朝代能與其比肩。馬屁拍的差不多了,咱們來說點正事。
朝廷這次是浩浩蕩蕩,皇帝大張旗鼓的出行陝西。 動靜鬧得很大,就是讓天下人看看,以籠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