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6章
陝西,趙禎要去祭奠關中唐帝十八陵,唐代從公元618年建國,至公元907年滅亡,歷時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曄的和陵和哀帝李柷的溫陵分別在河南偃師和山東菏澤外,其餘18座陵墓集中分佈在陝西省乾縣、禮泉、涇陽、三原、蒲城、富平6縣,東西綿延100餘公里。幾乎與渭水漢九陵成平行一線。
昭陵,李世民的陵墓,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餘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徵、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
在趙禎和孫星雲等人來的時候,也不禁被昭陵的宏偉氣勢所震撼。一個英明的皇帝就有一個賢德的皇后。昭陵依九嵕山峰,鑿山建陵,開創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臨死時跟李世民說道:“葬禮要儉薄,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
於是李世民命人在撰文刻石的碑上刻着:“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
意思就是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沒必要把寶藏藏在陵墓中據為己有。朕的昭陵以山為陵,這裡面沒有金銀財寶,盜墓賊們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當然也許與其說是為了儉薄,不如說是為了“好盜息心”更恰當些。
不管怎麼說,趙禎和孫星雲都非常佩服這位帝王。孫星雲心中常常在想,若是自己穿越到的不是趙禎這個時代,而是李世民那個時代的話,又會是怎樣的一種結果。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孫星雲絕對不會這麼囂張,也絕不會過得這麼瀟洒。李世民是個人精,在這種帝王面前,趁早還是把自己的那些小聰明收起來是正經。
而且,以李世民的個性,未必容忍的下一個敗家子在身邊。八成會大板子打下去,然後充軍發配了事了。
李世民雄才偉略,趙禎是寬厚仁慈。這兩個帝王各有缺點,同時也各有所長。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藝家、美術家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精心設計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坐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的。
趙禎按照帝王禮儀,對昭陵進行祭拜。隨行的文武百官跟着一起祭拜,各種繁瑣的禮儀制度讓孫星雲頭疼不已。
好不容易拜完了,孫星雲眼睛卻在滴溜溜亂轉,他在尋找那副藏寶圖標註的寶藏位置。
據藏寶圖的指示,這批富可敵國的寶藏就在昭陵附近。不知道雄才偉略的李世民在這寶藏裡面藏了什麼寶貝,據說那副天下書法至寶,王羲之的《蘭亭序》就在李世民的昭陵之中。
五代十國時期的梁國人溫韜,這個遺臭萬年的盜墓賊光顧過昭陵:據說《蘭亭序》真跡並不在李世民的昭陵中,因為他並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
如果說,這《蘭亭序》若是能在這藏寶圖的寶藏里,那可就是太好了。
那可是原本真跡啊,已經是不能用價值連城來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