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一百多人的工匠隊伍,加上一些和泥巴的小工,孫星雲把他們安排在了南郊窯廠。
窯哥兒李魁看到來了這麼多人嚇了一跳,以為又要擴大規模。
誰知道孫星雲讓窯廠全面停工,暫時不再生產活性炭,而是專做燒泥胚。
這些工匠雖然會鐫刻,其實大多不識字,他們只會按照字體筆畫雕刻。
畢昇將他們分成兩隊,結果發現識字的不過區區十幾人,剩下的近百人都是兩眼一抹黑。他們會刻字,但並不認識是什麼字。
於是畢昇讓這些識字的每個人刻出一個字體的模板,然後讓那些不識字的照着鐫刻。
很快,這些工匠開始動手。畢昇嚴苛細心,對每個泥字都要求很嚴,必須到達方正大小一模一樣。
而李魁則帶着窯廠的人製作膠泥,這些膠泥也是要求嚴苛。
先將干泥敲碎,用細鑼過篩。再就是活泥巴。
膠泥要經過反覆數十道工序,踩泥,制胚,然後放入方格做成大小相同的方塊。
其中踩泥環節最為重要,踩好的泥巴一刀切下去要在切面不能看到一點氣泡,否則便視為不合格。
因為有氣泡就會影響方塊大小,而且烘乾后容易開裂。
制好的方塊硬泥再交給工匠鐫刻,工匠們習慣了棗木梨木,開始對硬泥很不習慣,往往下刀重了。但過了三天,他們很快就上手了,這泥胚刻起來比木頭輕鬆多了,而且速度是木頭的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