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當然,孫星雲從來都不是個吃虧的主兒。想讓我安置這兩萬百姓,雖然對他來說這是好事,可薅羊毛這事,孫星雲從來不會錯過的,尤其是薅朝廷的羊毛。別的不說,這三年賦稅必須免除。
免除三年賦稅,是和朝廷的交換。
其實趙禎安置了這兩萬多人,是幫了敗家子大忙。敗家子不感謝他,反而求自己免了三年大棚的賦稅,趙禎知道真相估計得氣死。
孫星雲又開始敗家了,兩萬多口子人,四千六百一十三戶人家。
朝廷給劃出了三塊地方建了三個村,免除了三年賦稅嘛,得感謝皇恩。於是,這村子就美其名曰皇恩一村、皇恩二村、皇恩三村。
按理說,草民嘛,茅屋柴房就行了,原本他們住的就是些茅屋。
孫星雲偏不,清一色大瓦房。要知道在大宋朝,住的上瓦房的都是家境不錯的。
像是珠兒家,她家就是茅屋。
巧了,珠兒的楊家村就在拆遷範圍。楊老爹家也跟着搬到了城北,皇恩一村,村頭大街最好的位置。
那是敗家子給留出來的,瓦房,泥胚。
古代好處就是,一處房子快的時候三天就能蓋起來。改革開放以前,農村百姓家的房子都是村裡互相幫忙,茅屋房子最慢三天就能蓋就。
這種房子非常簡單,幾十個人,泥巴、石塊。用石塊砌好地基,然後用稻糠和好的泥巴混合石頭往上壘便是。
麻煩的是房梁,好在人多,孫星雲將原本留着用來建造大棚的木頭,先用來做了房梁。
瓦片得需要運了,西山有的是牛車馬車,運輸不成問題。
至於青瓦,嘿嘿,這還得感謝孫星雲這個敗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