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說得好!”這話卻引起一個人大家讚賞,宰相王曾。
王曾八歲而孤,由叔父王宗元撫養成人。他才思敏捷,自少勤奮學習,曾拜同里張震為師,自此有擅長作詩文之名。
咸平五年,王曾中殿試第一名,他此前在解試、省試中亦為第一,因而成為“連中三元”之人。當時著名文學家楊億見到王曾所作之賦后,讚歎說:“這是輔佐帝王的人才。”
后王曾被授予將作監丞,向叔父王宗元報喜。他信中寫道:“曾今日殿前,唱名忝第一,此乃先世積德,大人不必過喜。”
在大宋朝,大人是專門稱呼父親的。因王曾由其叔父養大,故稱自己叔父為大人。
如果官員之間互相稱呼大人,會成為他人笑柄。官員之間,一般都是呼其官職。
王曾位列當朝宰相,才華名震天下,他聽孫星雲說的這些話,登覺此子不凡,不由得讚許起來。
只見王曾大袖一揮,站出來對趙禎施了一禮:“陛下,火器監事所言極是。我朝數十年無戰事,將士早已懈怠。上次老臣聽說,軍器監的戈矛都已生鏽,而反觀契丹與西夏,他們卻日日磨刀霍霍,不敢有一日懈怠。我大宋將士萬萬千,為何屢屢懼與蠻夷,皆因三軍將士憊懶之故。眼下雖有火藥之神器,然軍心士氣才是決勝法寶。”
王曾雖為宰相,卻無爭名之心。他和李迪一樣,在政事堂處處受呂夷簡排擠。
然畢竟王曾名滿天下,呂夷簡也不敢過分放肆,反正此人已垂垂老矣,對自己威脅並不太大。
王曾是非常欣賞敗家子,他站出來這麼一說,登時引起群臣贊同。
范仲淹,他最是心情激動。因為孫星雲說出了他一直想說卻不敢說的話,大宋連年被契丹與西夏欺凌,若是再提出裁軍必然引起群臣反對。
然而不裁軍則無法富國,冗兵冗官冗費,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如今研製出了火藥,正好可以趁此機會上書三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