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1 / 2)

第758章

文武百官一聽,不由得面面相窺,終於有人頂缸了啊。

這就對了,大家都把責任推到張堯佐身上,自己不就平安無事了么。

於是乎,倒了八輩子血霉的張堯佐也不知道招誰惹誰了,朝堂紛紛開始攻擊他。

諫官余靖說:“提拔張堯佐不應太快,過去郭后之禍起於楊尚,不能不借鑒。”

右司諫吳奎更是洋洋洒洒:“陛下即位以來,從沒有失道敗德的事,近年來重用張堯佐,人們暗中議論,認為過錯不在陛下,而在宮中的女寵、皇帝的寵臣和執政大臣。因為皇帝親近的人知道陛下沒子嗣,他們既有所私,沒有不暗有所向的;執政大臣不能以忠言相諫,而是阿諛奉迎,順從皇上的意旨,惟恐高官要職不能令張堯佐滿意,使陛下陷於私昵後宮之過。任命張堯佐的詔書下達那天,太陽陰晦,凶氣濛濛,陛下應用大義決斷,馬上下令追奪張堯佐的官職。萬不得已,宣徽、節度可選擇一個授予他。這樣,才合天意,順人情。”

可憐他張堯佐,太陽陰晦,凶氣濛濛也是他的錯。牆倒眾人推,張堯佐想罵又不敢罵,這麼多人如狼似虎的一齊攻擊自己,怎麼惹得起。

還好御史中丞王舉正還算公道,他站出來說道:”陛下,山東之災非一人之所過。臣以為還是百官廷議,商量一下如何賑災方為上策。”

趙禎卻知道不辦張堯佐難以平民憤了,雖然他是個無辜背鍋俠,可這事總得找人扛着。

你張堯佐天生長着一副被冤枉的臉,這鍋你若是不來背,這些王八蛋諫官怕是要讓朕來背了。

本着與群臣同樣的心理,趙禎也決定推出張堯佐來抗雷:“既然台諫官們請求罷免張堯佐的三司使,並說不能用他為執政,若給他美官,不合大體,朕便採納這種說法,按法應當罷黜吧。”

是日,張堯佐被削去三司使, 降為兵部郎中。

可問題是,眾人心裡都跟明鏡一樣,就怕削了張堯佐,山東大旱還是無法解決。

這就需要再找人背鍋了,比如新上任的司天監使馬平川。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