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1 / 2)

第1226章

張茂和王宗道面面相覷,他們從未見過這種操作,拿着馬鞭趕人收割水稻的。

武大郎在前面做着示範,他割出來的稻子整齊劃一。割好的稻子捆好放在一邊,稻子已經熟透了,金燦燦的稻粒甚是誘人。

武大郎倒是幹勁十足,活了大半輩子,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豐產的稻穀,除了興奮還是興奮。

“你們都給我看好了,跟着武老漢學學。武老漢怎麼割,你們就跟着怎麼割,誰要是敢偷懶,我打死你們!”孫星雲舉着馬鞭在身後耀武揚威。

狗腿子們瞬間加快了速度,好在人多,規劃出來的其中一畝地,很快被收割完畢了。

然後就是肩抗車拉,捆好的稻子被裝上馬車,拉到皇恩一村村頭上的曬穀場。

歷來打穀所用的工具因農家財力、規模大小而異。小規模的脫粒都用稻簟,這是用竹篾編製的長方形竹席。另一種普遍使用的打穀工具是連耞,古代單稱柫。最早記載見諸《國語·齊語》:“權節其用,耒耜枷芟。”

曬穀場上,狗腿子們將收割好的稻穀進行脫粒,脫粒的稻穀再經過暴晒就可以儲存了。

帶殼的稻穀放上幾年都沒事,吃的時候,把稻穀用石磨盤、石磨棒對乾燥后的穀物進行碾壓脫殼。

用石臼和臼杵把大量稻穀加工成白米的,這個方法叫做舂米。

舂米是將糙米加工成白米的一道工序。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分杵臼和斗臼兩種。杵臼,即小石臼,加上一根臼杵就可操作。臼杵為木質,手腕粗細,長一米左右,上端裝上兩三公斤重扁圓形石頭,以增加臼杵搗下去的重量。

舂米的人手握杵往下搗,直到米糠完全從糙米上剝落,然後用竹篩子篩去米糠,白米就呈現在眼前。

一桿大秤,擺在曬穀場上。脫粒了的稻穀裝入麻袋,一袋袋的開始稱重。

張茂在做着記錄,王宗道在一旁看着秤砣。

“多、多少了?”王宗道聲音都變了。

張茂數了數:“四百二十六斤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