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是一個關係複雜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在這塊地方競爭更是格外激烈,妃嬪宮女為了權勢或是財富不擇手段,生命在這裡也是最不值錢的存在。
歷史上著名的珍妃她被太后推入井中,直到一年以後才撈出來安葬。大家想一下屍體在井中泡了一年才撈出,而且水源基本都是互通的,這水還有誰敢喝呢。
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打京城,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倉惶西逃。臨行之前,慈禧太后將幽禁在景祺閣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頤和軒,命太監崔玉貴等人將她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
光緒二十七年鑾駕回京,珍妃被追封為貴妃,其家人獲准將屍體打撈出來,安厝於西郊田村,后葬於清西陵的崇陵妃園寢。 清末宣統皇帝遜位后,珍妃之姐瑾妃在井北側之懷遠堂東間為珍妃設小靈堂,立牌位,以示哀悼。
甚至處死珍妃的那口井還用石頭封上了,就怕珍妃枉死後回來找人算賬。人心惶惶,很多人想到就很害怕,還有就是皇宮裡人非常的多,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會向裡面投毒。萬一投了毒,當時的科技並不發達,在無法鑒別的情況下,整個宮裡面的人可能會被毒死。
這是滿清皇宮才有的事,在大宋朝根本不存在的。以仁孝著稱的大宋王朝,尚未出現宦官專權和後宮干政的情況,這一切都因為一個仁字和一個寬字。
政策的寬鬆和帝王的仁厚,造就了登峰造極的盛世大宋,汴京的繁華,經濟的繁榮。大宋朝是封建時代唯一一個鼓勵商人的時代,士農工商,商人在最末。歷朝歷代都在打壓商業,唯獨大宋朝不然。
再者北宋皇宮就這麼大,投井溺水的事還沒聽說過。至於投毒就更扯淡了,首先古代劇毒之物也就砒霜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別說你投毒,你就算能帶進皇宮都算你本事。
其實紫禁城起初皇城剛修好,挖出的井水是甘甜可口的,直到清朝中後期,皇宮的井水才無人敢喝,這都是因為滿清制度嚴苛的原因。
趙禎其實只是覺得好奇,他想看看這種神奇的壓水井罷了。孫崇文一聽那裡敢怠慢了,慌忙施禮道:“臣回去便讓犬子做一個送入宮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