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1 / 2)

第1354章

孫星雲將葛大父子,還有他們葛家村會造船的工匠都招來了。巨輪,他們預先設計是利用木船為內艙鐵殼包裹,來個中西合璧。

可這個方案很快被淘汰,孫星雲要的是質量和實用性不講求外在裝飾。總的來說,這鐵船隻要能夠實用,續航能力強就行。

初步設計,由三個蒸汽發動機運行。一來航速可以提高,而且噸位也會大。二來萬一某個蒸汽機壞了,還有兩個可以使用。甚至只用一個蒸汽機也能航行。

三個蒸汽發動機,只有兩個工作,其中一個留作備用。

未雨綢繆,最重要的是防水設計。每個船艙都必須是獨立的,這樣即便是觸礁或者撞擊的時候,也能保證一個船艙進水而不至於整條巨輪沉沒。

這一點葛大他們做的很出色,大宋朝航海技術其實已經相當發達了。

從北宋到南宋三百年中,宋朝人從未停止對海洋的探索。宋代的大型海上船隻最大的有千噸級別,幾百噸的司空見慣,這些船隻都是可以承受風浪的遠洋艦船。

宋朝人已經學會運用指南針、季風規律、水密隔艙等新的航海技術,宋朝曾有遠洋艦隊從南方港口出發,到達今天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經馬六甲海峽沿印度半島行駛到阿拉伯半島。這個路線的航程足有20多萬海里,不輸後世鄭和的遠洋。

在鳳凰島南側附近海域,膠縣造船廠選在了這裡。一來鋼鐵廠的鋼材容易運輸,二來這裡造船容易下海。還有就是,這周邊還可以建造一些船廠零件加工基地,膠縣船廠建在這裡最合適不過。

圖紙修了又修,改了又改。眾人遲遲拿不出一個讓孫星雲滿意的答案,這讓他有些暴躁。

“崔歐,你個王八蛋,給你說了多少次了,不講求內飾。船身穩定性,還有實用性最為重要。還有,大,一定要足夠大!”密州船廠,孫星雲在營帳內罵罵咧咧。

崔歐小心翼翼的:“恩師,大船不僅僅是需要錢的。還有人,很多的人。就您說的這些,兩艘主艦,二十多艘護衛艦。這麼大的工程量,沒有十萬八萬人是造不出來的。”

“那就征,徵集民夫!十萬,二十萬也得干!”孫星雲拍着桌子。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