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
這種通信方式的特點是:由御前直接發下,不經樞密院或門下省,減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續,又可保守機密,沿途接力傳送,晝夜不停,而且不入遞鋪交接,減少了在遞鋪的停留時間,宋人形容金字牌“光明眩目”,傳遞時“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里,不以晝夜鳴鈴走遞,前鋪聞鈴,予備人出鋪交受”(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一)。
金字牌急腳遞如同古之羽檄,中國歷史上有關其最著名的一段史實是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秦檜以宋高宗名義一天內連發12道金字牌傳達命令,勒令在抗金前線作戰的岳飛退兵。
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一:“驛傳舊有三等:日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速,日行四百里,惟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炫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里。有軍前機速處分,則自御前發下,三省、樞密院莫得與也。”
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驛傳的公文傳遞舊時有三個級別,分別叫做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是最快的,每天要行四百里,只在軍隊行動有戰事時才使用。熙寧年間,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同古代插羽毛的緊急軍事文書。這種急腳遞用紅漆黃金字的木牌,光亮耀人眼目,隨驛馬飛馳有如閃電,望見的行人無不躲避,每天能行五百多里。如果有軍事前線需要緊急處置的機密事項,則金字牌自皇帝御前直接發出,三省、樞密院也不能參與。
文書至,鋪卒皆腰系革帶、懸鈴、持槍、挾雨衣、齎文書以行,聞者皆避道,鋪兵一晝夜行400里。可以說,大宋朝的郵遞行業速度已經非常快的了。皆置郵傳,星羅棋布,脈絡通通,朝令夕至,聲聞畢舉正是對郵遞行業的真實寫照。
................
果不出所料,韓琦在沿途一走訪,從百姓口中得知就是因為官服打着皇子降生的幌子盤剝百姓。益州旱災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到了金堂縣,韓琦換回官服,親自接見了金堂縣令。從他口中得知,益利路各地官員貪腐現象,於是他又回到益州坐鎮衙門大堂。
韓琦先是將益州知州下了大獄,然後將各地貪腐官員稀里嘩啦的全部辦了。雷厲風行的性格跟孫星雲當年在牟縣學的,一時間,益州百姓人心大快。
韓琦頒布布告,益利路諸州縣免去賦稅雜役。然後開倉放糧,將官府倉庫中的糧食皆盡分發給饑民。
後來據統計,這次韓琦賑災有功,救活百姓共計一百九十餘萬人。
這件事被寫入了史書中,寶元二年,四川旱災嚴重,饑民大增,韓琦被任命為益、利兩路體量安撫使。他到四川后,首先減免賦稅。
“逐貪殘不職吏,汰冗役數百”,將貪污腐敗不稱職的官員全部法辦,又精簡辦事機構。然後將當地官府常平倉中的糧食全部發放給貧困百姓,又在各地添設稠粥,史稱其“活饑民一百九十萬”人。
蜀民無不感激地說:“使者之來,更生我也。”
朝廷犒賞的時候,韓琦謙虛的說:“都是駙馬之功,是駙馬當年在牟縣的雷厲風行,讓韓琦知道怎麼治理地方。”
這話傳到了趙禎耳朵里,趙禎很是吃驚,又是這個敗家子!這混蛋,什麼事都少不了他,真是夠可以的。
好吧,這算是已經習慣了。就算是孫星雲的功勞好了,趙禎安慰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