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們被震驚了,原來這新式馬車是這個樣子。好大的車廂,眾人心中都是一個念頭,坐上去試試。
趙禎也是一樣的心情,他點點頭:“這馬車可還能去南窯?”
“不可以陛下,火車沒造出來,臣只是用的馬車人力來拉的。”
“既如此,眾位卿家便和朕一起坐坐這馬車試試吧。”
往常,百官定然會極力反對這種事的。對於未知事物他們都是持有排斥心理,可百官們現在也是一樣心癢難搔,他們竟然一起施禮道:“謝陛下恩典!”
孫星雲一愣,原來他們都想坐車,這個簡單:“陛下,先讓臣把馬車掉頭,咱們再去南窯看看。”
蒸汽火車車頭要換方向行駛的時候,不需要調頭的,卸下原來的車頭,通過交叉軌道車頭變車尾再掛一個反方向的車頭就行了。有些時候到了終點站,前面沒有路了,蒸汽機車前後不對稱,是要調頭的。
但大宋朝現如今只有這一個車頭,這時候需要一個三角形的道岔,道理很簡單,道岔就像個人字形,車從主道上倒車,離開主道進入人字的一撇,到頭,過了人字形的頂端,再前進,走另一個岔道進入人字的一那,繼續向前開回到主道,正好調頭了180度。整個動作就像汽車找一個丁字路口調頭一樣,有些路段甚至不需要卸下車廂,直接就能整車調頭。
同樣的道理,孫星雲設置的馬車車的車廂不分前後的,只要把車頭調過來,車廂是可以前後行駛都是一樣的。只見這馬車頭調轉方向以後,通過岔道將車尾變成了車頭。然後將車頭與車廂連接,這個時候馬車就可以重新啟動上路了。
趙禎和孫星雲坐在第一節車廂,文武百官們按照官職大小,分坐第二第三輛馬車。
眾人落座完畢,就等着開車了。馬拉着新式的馬車,着實扯淡!
眾人,都是一臉的稀奇。趙禎,倒是滿臉興奮,他喜歡這些新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