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一回事,跟朕、跟我說說。”
杜秀才神情落寞,自顧自走在了前面,似乎不願再提他的這一段傷心事。
三角眼卻嘆了口氣,低聲道:“只因我杜二哥名諱上帶了個亘,那主考官雷霆大怒,說我二哥犯了先帝名諱,沒殺頭依然是開恩。就這樣,我二哥被除了名,這一打擊,後來腦袋也就不怎麼靈光了。”
宋真宗名諱趙恆,恆是漢語常用字,古字形有時候寫作“亘”,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
而杜書生叫杜亘,這麼說起來,確實有犯忌之嫌。
早在唐代,政府就明文規定,居官任職也要避“家諱”,也就是說府號官稱犯了家諱的,應該申請調任它官。這樣一來,許多官吏因為祖宗諱的原因,不做某官、不任某職的事常常發生。
早已詩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賀想考進士,可是有人說他的父親名叫李晉肅,晉與進士的“進”同音,為避家諱,李賀不應該參加進士考試。這些例子並不僅僅是出於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因為當時的制度規定,如果貪官犯諱,要被處一年的有期徒刑。
宋代的避諱也是很嚴的,以前朝代只避七世先帝之諱,宋代卻規定所有先帝的名諱都要避,而且如果帝王的名字是兩個字,那麼這兩個字都要避諱。這樣一限制,要避免使用的字就實在太多,難免有記不周全的時候。
據說科舉考試中,不論辭章寫得如何美妙,才華如何橫溢,就是由於不小心什麼地方忘了諱字,無功而返、跟功名無緣的人還不在少數呢。
但真正要命的避諱還不是在宋代。雖然宋代避諱嚴,但總還算“有章可循”,多少代帝王的名字,讀書人只要下點功夫多記死記,也還能夠記得住,避得開。
好在趙禎還算開明,他沉吟了一下:“此等牽強附會,天下士子可還有出頭之日?”
好在趙禎還算是比較開明的一個帝王,如滿清那幾個文字獄的王八蛋,那是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