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誰誰誰原本是哪裡人,到了哪裡,住在哪裡,如今在做什麼工作之類的,除了沒有高科技芯片和那麼逼真的照片,其他都和後世沒什麼區彆。
雖說朱正也知道,沒有芯片和照片,這身份證其實意義也不是很大,畢竟造假的可能性會很高。
可是他為人,這身份證還是要搞起來的,並且每五年一次人口普查,也一定要落實。
這是因為現在的大明,已經進入曆史的拐點了。
伴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更加方便,而且來往的國家也會越來越多,人口的流動變得頻繁,這樣一來,就容易在社會環境管理上出現很大的問題和隱患。
大明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憑借著一本黃冊就能完成嚴格的戶籍管理製度。
人口,不能限製在一個區域,他必須要讓百姓們流動起來,工廠、作坊、商行、學校等等這些地方都需要人,僅僅依靠官府站在城門口盤查每個人的路引那是遠遠不夠的。
而最終也是最有效的力量,還是要充分利用民間的力量,自發性完成。
比如說,住客棧要登記身份證,完全就可以讓客棧本身來完成嘛,朝廷隻負責不定期不定時的抽查,一旦查到沒按規矩登記,就嚴懲。這樣一來,哪個客棧還會冒險不登記?
畢竟登記隻是花點筆墨,並沒有利益損害,但若是不登記,那這家客棧基本就要被廢了,孰輕孰重,這些做生意的可最清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