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成本來算,一年算下來,一艘漁船就可以三四十萬兩銀子,若是有船隊的,那便更多了,幾百萬兩也是有可能的。
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即便是見慣了錢的沈榮也是頗為心動的。
“這漁船造價不菲,單單是用料方麵就需要兩千兩銀子,再加上人工之類,成本少說也是兩萬兩一艘。”
造這樣的船,最好的便是柚木。
而且船隻如此巨大,所需要的木料就必須用的都是上年份的,上年份的巨木可不是那麼好找的,再加上砍伐、運輸、處理,那所耗費的成本就非常之巨大了。
不光是木料需要費錢。
還有培養這些造船工人和師傅,不光是要付給他們非常高昂的工錢,這些人基本都是各處移民來的,還需要保障他們的住所和各種福利,還有專門請來培養他們的先生,也要付出工錢,這些,可都不便宜。
沈榮很快便接受了這些造價,對於他來說,花出去的錢,總不是白花的。
造船廠雖是為朝廷服務的,但畢竟不是慈善機構,朱正並沒有規定這些船隻能給朝廷使用,也就是說著些船隻,都能變賣成為現銀。
既然是做買賣,如此珍貴的東西那自然是要賣個高價,兩萬的成本,少說也要賣個十來萬兩才行啊。
畢竟一年便能回本,那些買得起的商人是會算這個錢的。
價格雖然高,但是沈榮相信,這些捕鯨船絕對不愁賣。
更重要的是,沈榮清楚,隻有真正能從海洋中獲得更多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更加強大的力量來幫助陛下推動開放海禁。
說道理,自古以來一切爭鬥都是利益博弈,萬變不離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