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夫子歎了口氣,轉頭看向床裡的林晚晚,林晚晚嘴角抽了抽,不會吧?這麼大的事情問她一個孩子合適嗎?
白夫子直接抱著林晚晚走進了旁邊的林子,他咳嗽一聲道:
“乖寶,你爺爺我也是沒有辦法,你說這麼多災民,跪在那裡,是真的沒有活路了呀!
但是造反,咱們肯定是不行的,就幾千個人,能打誰呀?”
這個林晚晚也必須承認,幾千個人,要是官府的人來了,幾下子就把他們搞死了?
更何況造反是啥概念啊?
首先,農民階層長期處於社會底層,受教育程度極低,缺乏係統的軍事知識與戰略規劃能力。
他們大多是在災荒的逼迫下,出於本能地拿起農具反抗。
一群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農民,麵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朝廷軍隊,在軍事素養上便先輸一籌。
戰場上,正規軍列陣整齊,進退有序,而農民軍則多是烏合之眾,僅憑一腔熱血衝鋒,常陷入混亂,被輕易擊破。
再者,資源的匱乏是致命傷,農民起義之初,往往缺衣少食,更談不上擁有精良的武器。
沒有穩定的後勤供應,難以維持長期的戰鬥。
反觀朝廷,有專門的賦稅體係支撐軍備與糧草,能在持久戰中占據優勢。
組織與領導也是一大難題,農民群體分散,難以迅速形成有效的核心領導團隊。
內部容易出現分歧與爭鬥,缺乏凝聚力。
在重重困難之下,農民起義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大多數都在萌芽或發展過程中便被殘酷鎮壓,成為曆史長河中悲壯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