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命。”李泰深躬一禮,然後就坐了下來,這些禮節原也是應該的,隻不過李承乾腳不好,就不用他迎了,後來他坐了輪椅,都覺得他站起來費勁,便連拜也不用拜了。
“愛卿們,可還有本奏?”李世民想說的說完了,該輪到大臣們上本了。
高士廉一步走出人群,雙手托著一本書冊,躬身說道:“臣奉命編撰氏族誌,今已完成,請陛下禦覽。”
齊公公急忙走下來,接過氏族誌,轉身走回去放到了龍書案上。
高士廉繼續說道:“新修訂的《氏族誌》,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以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崔民乾被降為第三等。”
“嗯,很好。”李世民隨便的翻了翻,說道:“這才是合乎實情的世家族譜。”
李泰向上望了一眼,心裡暗道這氏族誌編的可真快,就讓他調整一下人名的順序,居然磨蹭了好幾個月,分明他就是不願意按照現在的情況編撰,隻想按照從前如何來編撰。
你從前祖上有多少代人做高官,做的不也是前朝前前朝的官麼?到現在已經沒落得渣都不剩了,還自以為門庭顯赫,憑什麼?
不按現在的狀況排,那根本沒有重新編撰必要,又不是沒有士族譜,就是覺得老譜不靠譜了,才編新譜的。
高士廉並非不知道皇帝是怎麼想的,他就故意把崔民乾之流排為第一,為這事在朝堂上李泰跟他好一頓唇槍舌劍,結果時至今日,他見李泰的太子之位穩了,才無奈的交出氏族誌。
說實話這氏族誌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屁作用沒有,就是個百家姓而已,誰在前誰後太無所謂了。
但是對於貴族來說那可太有所謂了,因為那時候選拔官員,可不是靠科舉,而是靠門弟,誰是一流世家,誰是二流世家,說法大了去了。
像博陵崔家、範陽盧家這樣的門弟,是不會隨便跟小門小戶口聯姻的,連李淵的兒子想取崔家女兒,人家都要一千斤黃金作聘,所以說彆看房玄齡官至宰相,其實盧氏是下嫁了的。
李泰盯著那本氏族誌,眼裡直冒火,科舉一定要推行,皇家還要受世家的氣,這誰能受得了?必須得給他們點顏色瞧瞧,他的眼神慢慢的移到了高士廉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