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之於中原,就好比是迦太基之於羅馬、滿清之於明朝,是個極為強大的隱患,他有實力也有潛力。
他的強大令中原王朝寢食難安,這根釘子是必須要拔的,區彆就是什麼時候拔、由誰來拔。
李世民一句話說出口,長孫無忌沉默了很久,東征的意義不需要多講,他比誰都清楚。
他以為李世民是急於求成才想要不計代價的儘早東征,沒想到李世民是為了給李泰鋪路。
“陛下,國事不該摻雜私情,既然你明知民心厭戰,何不多緩幾年?再說你又怎麼知道,惠褒打仗一定不行呢?”
長孫無忌手撫著地圖,眼看著地圖,說道:“你隻知戰之罪由你來擔,難道就不知,戰之功也被你攬入懷中了麼?”
李世民當然知道李泰身上一丁點戰功也沒有,更知道李泰需要有戰功,但是東征這事真的不能拖到讓李泰去打。
李世民考慮的是打贏了的話,大唐也會因此一戰而衰落不少,李泰隻要發展經濟、與民休養就可以搏得一代賢主的美名。
打不贏的話,李泰若是就此罷戰,那就是在修正父親的過錯,會贏得更大的民心,李泰若是繼續東征,那就是繼承父誌,也能搏得一代賢主的美名。
東征不是一時意氣,李世民是經過前思後想、左算右慮之後才下的決心,打與不打這已經不在商討的範圍之內了。
為了給兒子留下一個更好的局麵,他豁出去拚了,拚上一生勝多而敗少的戰績、拚上以舟水喻君民的盛譽、拚上因好大喜功而窮兵黷武的惡名。
李世民微眯著眼睛,臉上沒什麼表情的看著地圖上高句麗的位置,許久才慢慢的吐出一句:“且傾老壯力,不遺後世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