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7章

百濟是大唐的藩屬國,百濟內亂,大唐出兵鎮壓或者說平叛算得上是合情合理,隻不過這個合情合理合得有點勉強,不那麼理直氣壯。

百濟畢竟隻是個藩屬國,人家是有自治權的,人家要換個國主,換完以後跟大唐打個招呼就行,不需要大唐強行乾預。

出征之前總要做個戰鬥動員,跟將士們說百濟發生政變了,咱去管一下,將士們會不會覺得這是吃飽了撐的?大老遠跑過去管點閒事,圖啥?真當行軍打仗像嘮嗑那麼容易呢嗎?

他要跟高句麗聯手這個事,大唐絕對是可以理直氣壯地揍他的,隻不過這個事沒有能拿得出手的證據,僅憑無官無職的黑齒俗諺一句話就出兵,未免顯得有些兒戲。

做戰鬥動員的時候總不能跟將士們說,百濟好像要聯合高句麗對我們不利,咱過去看看,有這回事揍他一頓,沒這回事再回來。

將士們會怎麼想?攤上個聽風就是雨的太子爺,是真不拿咱們當人看啊,咱們這腿是真不值錢。

當然大唐想揍百濟還不必非得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真實地講李泰發兵也不是奔著百濟去的,他就是想狠狠地收拾倭國一頓,最好讓他亡國滅種,其次讓他小日子過不下去。

但是有個振奮人心的理由還是比沒有要好得多,師出有名可以賦予行動以道義上的正當性,可以提升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能夠減少反對的聲音,更重要的是能夠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和信譽。

新羅上表求援,咱們立馬派兵出征,這叫什麼?這叫鋤強扶弱,這就是正義的化身;而且這可以讓彆人看到,大唐的有求必應,依附大唐是有足夠的安全感的。

大唐屢下詔書讓高句麗、新羅、百濟之間保持和平,不允許他們互相開戰。

現在百濟不聽大唐的詔令,大唐就要狠狠地揍他一頓,讓所有的藩屬國都看看不聽話是什麼下場。

如此一來,咱們出兵百濟就是絕對的師出有名了,打出正義的旗號,喊出為國家榮譽而戰的口號,將士們立馬就雄糾糾、氣昂昂了。

拋開麵上的東西不說,如果新羅沒有上表求援的話,打百濟也好,打倭國也好,都是咱們自己作戰,現在不就多了一個新羅跟咱們一起作戰了嗎?

打仗誰不希望有個幫手呢?有個幫手總比有個背後捅刀子的強。

李泰接到奏表,都沒等到第二早朝,當時就下了詔書,詔命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副帥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統領水陸十萬大軍前去討伐百濟。

同時任命新羅王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率領新羅眾將士與大唐合兵一處。

大唐這辦事效率,把新羅使臣給感動得伏地大哭,做夢也沒想到事情能辦得這麼順利,大唐簡直太仗義了,終於知道什麼叫宗主國了,這是找著親爹了的感覺。

蘇烈接到詔書的第一反應都不是高興,而是震驚,震驚得大腦都麻木了。

上次蘇烈隻帶了五千人就把原本獨立的百濟變成了大唐的藩屬國,這一次足足給了他水陸大軍十萬,這是要讓百濟雞犬不留嗎?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