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大約三十多歲,滿臉的絡腮胡子,眼神中透著無畏與果敢,仿佛一頭隨時準備出擊的猛獸,陳震南猜測此人應該就是艾子君。
沒錯,陳震南並沒和艾子君見過麵,而且二人之間通過奏折交流的也不多,隻有十多次而已。
雖然沒見過麵,而且交流不多,但陳震南卻對艾子君印象深刻。
艾子君的形象在他的心中早已被勾勒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個老友。
艾子君並非是跟著陳震南從嶺南殺出來的將軍,而是原本大武的鎮北王,是武雲音父親一手帶出來的將軍。
大武王朝被叛軍進攻的時候,艾子君本想帶兵去救武雲音的父皇。
但可惜的是,叛軍進攻的速度太快,還沒等艾子君遇到叛軍,京城就已經被攻破了。
隨後,艾子君遞交了降書,條件是繼續保留自己的鎮北王身份,讓他可以繼續鎮守東北,如若不然,便提兵南下,與叛軍決一死戰。
叛軍雖然攻下了京城,但也是元氣大傷,艾子君的東北軍十萬之眾,叛軍根本無力再戰,隻好答應他的條件。
最終艾子君保留了鎮北王的身份,東北軍沒有絲毫損失,繼續鎮守東北。
他的這一決定,讓許多人感到不解,但陳震南卻能理解,非常符合陳震南的做事風格。
不管到什麼時候,一個人口充足,地大物博,戰鬥力強悍的國家,朝廷被推翻了,那就代表這個朝廷背叛了百姓,改朝換代,合情合理。
陳震南自然喜歡忠誠的人,但是愚忠的人,他很同情,但卻並不可憐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