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說到送孩子上學,這要是擱在幾年前,農村根本就沒有幾家願意的。因為那個時候大學都不用考,推薦製度。
在那段歲月裡,教育的價值往往被眼前的生計所掩蓋。人們普遍認為,掙取工分以果腹更為實際,加之知青群體深入農村,部分人在勞作中顯得力不從心,更加深了村民們對“學問無用”的偏見,認為那些書本上的知識在田間地頭難以施展。
然而,近年來風氣漸轉,尤其是兩年前高考製度恢複以後,不少知青通過努力考入了大學,最終得以返回城市,這一變化悄然改變著農村的觀念。
儘管農民們可能不完全理解高等教育的深遠意義,但他們開始意識到,上大學至少是通往更廣闊世界、改善生活的一條路徑。
這種樸素的認識,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開始重新審視送孩子上學的價值,視其為一種潛在的機遇與希望。
王朗自行車騎得飛快,即便路途顛簸,坐在大梁上的狗娃卻絲毫不以為意,反而興奮地大喊:“再快點兒!”
四十多分鐘後,王朗騎著自行車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了公社,他首先前往郵局,迅速辦理了彙款單取款手續,這些錢現在可都是村裡孩子們上學的經費。
帶著兩個孩子來到學校後,沒想到這邊人還挺多,報名手續倒是簡單。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報名老師得知小花不僅識字,還能熟練進行百以內加減法運算時,這不經過一番現場測試之後,竟然直接安排小花跳級至三年級,跟狗娃(王建設)做了同班同學。
“走!帶你們去買新文具。”說著王朗就帶著小花和狗娃去了供銷社。
對於公社的供銷社,王朗可謂是輕車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