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2 / 2)

王朗小心翼翼地將銅錢一一攤放在桌上,仔細端詳。其中,“清五帝錢”占據多數,尤以康熙與乾隆年間的銅錢為最多。

而夾雜其中的,還有幾枚明朝的銅錢,諸如永樂通寶、萬曆通寶等,它們曆經歲月洗禮,依舊閃耀著古樸的光澤。

明朝的銅錢,在古幣收藏界中尤為珍貴。這得益於其精湛的鑄幣工藝,使得銅錢製作規範、品質卓越。然而,正是這些優點,加上多種因素,導致了其存世量相對稀少。

【收藏小知識】

明朝銅錢存世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明朝長達276年的曆史中,銅錢的總鑄造量相對較少,遠低於唐代和宋代,這使得明朝銅錢的基數本身就小。

其次,明朝初期推行紙幣政策,以大明寶鈔作為主要貨幣,從而限製了銅錢的鑄造與使用。官方重鈔輕錢的政策導向,更是導致大量銅錢被回收,進一步縮減了市麵上的銅錢流通量。

再者,明朝在推行紙幣時,采取銅錢換紙鈔的措施,大量回收的銅錢被熔鑄,這激發了民眾窖藏銅錢的習慣。同時,部分銅錢因各種原因被埋藏、毀壞或改鑄,使得存世的明朝銅錢愈發稀少。

此外,清朝入主中原後,為了鞏固統治,大量收繳了明朝銅錢,並將其排除在交易環節之外,這無疑加劇了明朝銅錢的稀缺性。

經濟因素同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明朝時期,白銀大量外流,國內銅礦資源匱乏,開采成本高昂,這些因素都限製了銅錢的鑄造與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自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稅法改革後,明朝政府開始以白銀作為財政收入和支出的計量單位。

總總這些,使得明朝的銅錢存世量非常少。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