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在華夏瓷器史上,宋代瓷器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它們如同五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在華夏瓷器史的長河中。
其中,哥窯瓷以其獨特的“金絲鐵線”特征而著稱,這種特征使得瓷器表麵呈現出仿佛破碎後再度粘合的美感。
這一獨特效果的產生,實際上是製瓷師們精心設計的結果。在南宋時期,處州的章生一、章生二兩兄弟於浙江龍泉創立了自己的瓷窯。兄長所建的琉田窯,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哥窯,而弟窯則是弟弟所建的龍泉窯。
在燒製過程中,由於瓷坯與釉料的熱膨脹係數存在差異,冷卻時釉層收縮率較大,導致瓷器表麵自然開裂,形成如網般交織、如冰裂般的紋片。
隨後,製瓷師們會運用墨汁、茶葉汁等有色液體作為著色劑,巧妙地滲透進這些裂紋中。大裂紋因粗深而容易著色,呈現出醒目的深色;小裂紋則因細淺而著色較淺。
深淺裂紋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裝飾性極強的網絡圖案,這便是哥窯瓷那令人歎為觀止的“金絲鐵線”。
此刻,在那位老者手中把玩的,似乎正是一件極為珍稀的哥窯盤子。然而,王朗深知,那絕不可能是真正的宋代哥窯瓷,而更可能是一件“傳世哥窯”的珍品。
儘管哥窯位列宋五大名窯,但真正流傳下來的宋代哥窯瓷卻寥寥無幾。現今各大博物館所藏的哥窯瓷,多為清宮舊藏。
由於這些瓷器與古籍記載中的“哥窯”特征存在差異,且缺乏考古資料的佐證,因此,清宮及後世鑒賞家均稱其為“傳世哥窯”。
即便如此,“傳世哥窯”的價值依然不可估量。王朗雖曾在圖片上領略過其風采,但親眼目睹實物卻是頭一遭。
在這深夜的鬼市中,一件仿佛開門見山的“傳世哥窯”盤子就這樣意外地展現在了他的眼前。
王朗輕步靠近,站在幾人身旁,借著幽暗的燈光仔細打量著那個盤子。
他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說話。
在古董界,有一條不成文的鐵律:當彆人正在鑒賞物品時,你可以默默旁觀,但未經攤主許可,不得妄加評論。
隻有等待他人看完,你才有機會上手;他人議價時,你可以傾聽,但不得插嘴;直到他人議價結束且未成交,你方可與攤主洽談。
這就是行規。
此刻,那位老者正專注地端詳著盤子,王朗若貿然開口,便是壞了規矩。這樣不僅會遭到老者的斥責,倘若攤主也是個守規矩的人,他很可能會因此拒絕與王朗交易,哪怕王朗出價再高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