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門,鄭凱就對張暃柴行禮道:“老師在上,請受學生鄭凱一拜!”
張暃柴立馬扶起鄭凱說道:“不必行此大禮!”
鄭凱真誠的說道:“張大人撰寫開工天物,我就是憑這本書自己研究,才製作出了輪船。”
“您是天下匠人的老師!”
張暃柴哈哈一笑。
到了他如今的位置,最看重的便是知識傳承。
鄭凱年輕好學,很對他的胃口。
於是張暃柴說道:“你可願意拜在我的門下?”
這下子鄭凱激動地說道:“當然願意了!我馬上就準備拜師儀式!”
雖然師生的關係不比從前緊密,不過在工程師領域,依然是一種親切的關係。
在華江府,有小孩想學習做鞋匠。
那在幾歲的時候就會被送去師父家,伺候師父起居,幫師父打下手。
一樣的,等徒弟出師後,師傅也會幫徒弟撐場子,幫助徒弟成立店鋪。
不過在朝廷的打壓下,學術領域的師生關係倒是淡化了。
漢朝時,門生故吏是種極強的關係。
老師提拔學生,學生則回報老師。
許多人當官後,報答老師甚至比報答朝廷還要在乎。
所以才會有袁紹四世三公,振臂高呼,便有門生故吏無數響應的故事。
在那個年代,儒門間的師徒關係,更像君臣父子的關係。
到了唐朝,科舉以後,便有了座師的關係。
科舉考中的考生,會把主考官當做自己的老師。
座師與門生,也是天然的關係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