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川浩三的護倭校尉府,可算是建立起了聲望。
相比倭國的奮力發展,高麗卻陷進了內鬥裡。
全敏浩憑借大周上台,但是大周微妙的態度變化,影響了全敏浩的權力。
大周不再乾涉高麗的內政,對高麗朝廷的支持也減少了。
這時,高麗北麵親北莽的勢力,開始再度冒頭。
高麗南麵海運發達,當然是更傾向於大周。
北麵與北莽接壤,隻隔著一條紅江。
這裡的貴族被北莽掠奪怕了,最不願意與北莽開戰的就是他們。
上次趁著大周攻擊北莽,全敏浩搞了次北征。
高麗朝廷的部隊,攜帶戰利品返回到南麵。
現在北莽回來報複了,卻是北麵的貴族承受反噬。
兩邊的矛盾愈發激烈。
此時的高麗鎮撫使田亮,沒有精力管高麗朝廷的那些破事。
實際上,即便是田亮知道,他也不想管。
在高麗駐守了小半年,李天終於想起田亮來了。
這個在淮河漕亂裡表現一般的禦史,在高麗鎮撫使這個職位,好像也沒乾出什麼實績來。
田亮一直都矜矜業業的跟隨範建的政策。
這是他被李天注意到的理由。
此等平庸的官員,去京兆尹再合適不過了!
正好範建調去了南洋都護府,田亮順利的升遷京兆尹。
鎮撫使衙門全部向田亮道喜。
當今天子,並不看重詞臣。
翰林院的文官清流,現在全部爭搶著外放為官。
甚至越偏遠,競爭越激烈。
因為這種新歸附的領土,最容易乾出實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