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法家的嚴酷也令百姓十分反感,這才有了黃老之學的流行。
到了武帝時期,雖然啟用了張湯等一係列法家的官員。
可是為了國家學術的統一,漢武帝還是選擇了儒家。
其實,之所以選擇儒家,就是因為儒家是一門最知道求變的學術。
武帝時期,國策是對匈奴作戰。
那時的儒家首舉公羊學派的複仇主義,調動所有漢朝百姓加入到對匈奴作戰裡。
到了宋朝,朝廷文弱,儒家又提出理學和道學。
用存天理滅人欲,來規範百姓道德,將唐朝後期遺留的武德格局削弱。
效果當然是不錯,可是宋朝幾乎斷了武德傳承,後來一直文弱。
現在儒家又提出心學,格物致知的理念,結合科技發展。
這些全是儒家的優勢,他們從未把哪本經典當做圭臬,而是不停地適應時代發展。
相較之下,法家就有點墨守成規。
要知道現在距離戰國都幾百年,法家那一套早就落後了。
思考了半晌,曾黎就想出一個可以擴大法家聲勢,還不會涉及黨爭,最後還可以給陛下刷好感的辦法。
曾黎的辦法是,重修法家經典!
次日,曾黎上書陛下,請“重修百家典籍”!
這一封奏折呈上以後,滿朝震驚!
重修典籍,這是何意?
那典籍有什麼可修的!
不是都寫在書上了嗎?
這個修典籍,就是想重新正學術啊!
曾黎居然有這樣的野心!
而儒家的大臣都惶恐了。
重修百家典籍,那就得諸子百家的信徒來做,總不能讓彆家給另一家修典籍吧。
這就得召集各家學派信徒入京,一塊重修典籍。
那相當於,給朝堂裡引入學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