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那邊也是不遑多讓。
兩個月前,仁川大劇院剛剛結束了一場世界巡演。
這次巡演中,他們不僅采用了唐笛、長鼓、奚琴、伽耶琴、洞簫等幾十種民族傳統樂器,又與鋼琴、大提琴等西洋樂完美融合,在全球音樂圈都引發了極大的轟動。
不光是全球媒體對其盛讚有加,甚至多位享譽全球的頂尖音樂人,也在各自的社交媒體上不吝讚美。
交響樂大師彭斯·凱利是這樣評價的:“我一直相信在人類文明的傳承中,一部分基因就是深刻與音樂中的,在仁川大劇院的演奏中,我看到了一些難以置信的東西,我很難想象出他們的祖先到底是如何的聰慧才能創造出這麼多種美妙的樂器,從他們的演奏中,我學習到了很多,這對我的創作也是一次難得的啟發!”
大製作人希爾羅伊更是不吝讚美:“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嘗試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的仁川傳統樂器元素了,這實在是太美妙了,感謝仁川大劇院,感謝這個奇妙的民族,讓我知道他們的祖先曾是那樣的浪漫!”
種種評論和讚美之詞,經過一向自負的仁川媒體再次誇大傳播,全球儼然已經掀起了一股仁川傳統音樂潮。
至少現在經過仁川媒體的誇大宣傳,很多人都以為仁川的音樂曆史真的就像他們說的那樣輝煌而燦爛。
仁川大劇院,也因為這次成功的演出而得到了特區領導的接見,並且幾位主創人員還獲得了木槿花勳章。
不過東夏樂壇無論是歌手、製作人,還是新聞媒體,卻大多對此不作評價。
不是氣量小,更不是眼紅嫉妒。
而是,瞧不起!
唐笛、洞簫、伽倻琴......不可否認,這些樂器在仁川音樂人手裡確實被他們研究出了自己的特色,也有他們自己對樂器的理解在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