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組織了翰林院和中書省的官員集體研讀孤本,甚至將時安夏當初為見黃萬千所謄寫的手稿一一展示。
最後一致認為,和書字體堪為北翼國書字體。
既堪為國書字體,那就不能跟早前那樣,隨便搭個草台班子就把“和書”第一課開了,而是要重新鄭重擬定開課時間和地點。
地點是明德帝定的,設在貢院東樓。
設在這裡,就基本表達了朝廷的立場。這是官方的,不是黃家和時安夏自己吹噓出來的國書字體。
選定的聽課人也有講究。
聽課人並不都是書法名家,除了黃萬千方瑜初這些有內部票的人,其餘黃家也只給了十個名額。
朝廷官員總共十個名額,光翰林院就佔了五個。
分下去的名額靠抽籤獲取,這裡頭翰林院比較有意思。
眾所周知,翰林院的朱羽賢等人本來就兼着雲起書院的教諭,而雲起書院是時安夏兄妹倆的書院。
這就好比你自己在家裡就能吃飽飯,卻還要跑外頭來跟我們搶粥喝。
於是在抽籤前,就有人來跟朱羽賢等人商量說,要不你們就別參與抽籤了吧,把機會讓給有需要的人。
朱羽賢年長些,性子沉穩,沉默似金,只搖了搖頭,表示不行。
黃醒月本就是個聽風即是雨的性子,頓時不幹了,跳起腳腳吼,“我們也需要這個機會啊!學習‘和書’,人人有責。”
眾人也不敢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