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素君得了誇獎,頰上飛起兩朵紅雲,“唐夫人喜歡就好。”
“什麼唐夫人?叫姐姐!”鄭巧兒樂呵呵,繼而又忍不住撫額,“這沒點才藝都不好意思跟你們聚會了。”
姚笙想的卻是,“趁着這股風,多印些出來。人手一本,得賺多少銀子?”
時安夏瞧着這小團體熱鬧紅火,心思也動起來。若是母親因此賺了銀子,恐怕更有勁了。
任何才華只有變成真金白銀,於作者本身才有動力和價值。
許多文人的詩作千古流傳,可本人卻兩袖清風,三餐都困難。這本身就不合理。
時安夏把主意打到了岑鳶的“活字印刷”上,只有大量印發,銀子才能如流水般流進腰包。
這便能養活好幾個環節的人,除去作者,還有付梓環節,發行環節。
其中發行環節里,還包括底層書店。這又能盤活多少書店,讓多少百姓改善生存環境?
時安夏覺得可行,便是鼓勵唐楚君,“母親您可以先寫着,後期再發,效果更好。”
前期她還想利用眾人小瞧雲起書院的心思,打一場翻身仗。
待參考十三人全部過了步射,騎射,馬槍,舉重,最後進入比武時,再驚艷亮相。
配着坊間的小話本子,雲起書院若無意外,拿下前三甲便能再創輝煌,譜寫神話般的傳奇。
時安夏繼續規劃,“等明日開考,我想辦法帶你們進武場現場觀看。到時母親看完以後,還可以寫當日賽況,以及賽況背後的故事。每日都‘且聽下回分解’,大家就每日抓心撓肺盼着,看你又寫了什麼。”
唐楚君被女兒的話驚呆了:“怎麼感覺在搶黃大人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