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2 / 2)

他又細數自己所知的幾件事。

隆帝大修行宮,極盡奢靡,言官楊止靖大人以命諫言,血濺金鑾殿。

楊大人死後,隆帝遷怒於其家人,下令誅其九族。是王易使盡渾身解數,獻計獻策把行宮修得更加華麗,順勢勸其收回成命。

他的理由是,擔心楊大人家的鬼魂影響行宮的運勢和風水。

隆帝接受了這個說法,對他十分滿意,允了。

楊大人一家九族三百八十九口人,就這麼被王易保下來。

可無人知這位首輔大人的功德,只知那行宮因着王易的建議,又多花去數萬銀兩極盡享樂。

楊大人的家人被流放至燕州,燕州人只知楊大人以命諫言,死得壯烈;而京城那位首輔大人為討帝王歡心,花言巧語從中謀利。

嘆世道炎涼,惋世道不公。這世間為何好人沒好報,如王易那樣的奸臣卻橫行當道,真是禍害遺千年。

類似的事大的五六七八件,小的數十上百件。岑鳶全程淺淡述來,吳賢文都驚住了。

連他都不知好友王易悄悄做下了這麼多事,救下了這麼多人。他只知好友絕非表面上別人說的那樣,是罪大惡極的奸臣,卻也不知真相竟然是這樣。

不止如此,恆帝死後,梁國改朝換代,這位內閣首輔王大人沒多久又如常上朝,歸順了墉帝,甚至多年來還深受墉帝重用。

每朝每代他都是內閣首輔,簡直是個傳奇人物啊。

在這十年裡,王大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護住了多位忠臣良將。

儘管這些忠誠良將並不理解他,不願與他為伍,甚至唾棄他,暗害他......他還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平衡着朝堂各方勢力。

若不是有他,墉帝沒那麼快可以將梁國安撫得風平浪靜,也許各地早有人打着恆帝的幌子揭竿而起。

亂的,是世道;受苦的,是百姓。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