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52 字 1個月前

第446章

轉眼又到了年尾,朱由崧再次拿到了一年營收的報告。

今年藍毬這邊,加加減減,反而比去年少了一些,總計盈利只有7120餘兩;福慶號售出燈油、香皂及護膚霜計17853兩有奇;雙福號出售料器2420兩有奇,出售銀鏡則收穫15481兩有奇;福春號則因為遼東大敗,硫磺需要暴增,而獲利18000餘兩。

所有進項加起來,一共是60870餘兩,看上去很是不少,不過朱由崧賺的多、花的也多。

這不,福慶號的成本為8750兩、雙福號成本820兩、福春號成本不計(因為是純利),管墨藝塾及附屬的杏林堂、洛河書院等處年開銷2800兩,冶鍊鋼鐵還未見利,先花去了1500兩砌爐子,此外路通標行增加人手花了2700餘兩,諦聽這邊雖然把相當一部分維持費分攤給了《毬報》這邊,但也花了2000多兩。

因此一番加減之後,朱由崧這邊到手的純利為42300兩有奇。

不過,根據朱由崧的預計,明年,也就是萬曆四十八年,總盈利將隨着鋼鐵、硫磺、銀鏡的大賣,而不跌反升,由此一來,他也基本完成了產業的轉型。

而且若要是海貿也能發展起來的話,那麼朱由崧接下來的收入還會進一步的增加。

朱由崧正計算着、展望着,金泰走進來報告道:“小主子,京師急報!”

朱由崧一邊歸攏手頭的統計數據,一邊衝著金泰吩咐道:“沒問題就念吧。”

“朝廷在月初決議,明年的田賦將再加征二厘遼餉!”金泰讀罷,臉色有些發白。“這,這加起來就九厘了,還讓百姓怎麼活啊。”

才加了九厘就活不了了?

朱由崧嗤之以鼻,未來遼餉會加到一分二厘,比正稅都高了,而且除了遼餉之後,還有數額更多的剿餉、練餉,這三餉宛如大山一樣壓在大明百姓的頭上,讓身處小冰河時期的他們喘不過氣來,最終引爆了滅亡大明的農民起義。

既然知道九厘遼餉只不過是開胃菜,所以,朱由崧語氣淡淡的說道:“是啊,原本的田賦才多少,這麼加下去,國家遲早大亂了。”

朱由崧話中含義是有幾分吐槽的意思在,但語氣太平淡了,以至於讓金泰看來,他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做派:“好在及時把牡丹園和字花這兩攤子事給轉手出去了,否則,虧雖不會虧,但再想賣個高價卻是不能了,也不知道徽商和晉商那邊,會不會罵娘啊!”

見到朱由崧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金泰緩了緩表情,湊趣道:“字花和牡丹園都去年就脫手出去的,字花甚至還在遼東出事之前,可不是小主子您在算計徽商和晉商,所以,即便他們有所不滿,也最多針對朝廷罷了,是怪不到小王爺頭上的。”

朱由崧得意的大笑起來,因為事實恰恰與金泰說的相反,朱由崧正是因為根據前世的記憶,知道會出現遼東的變故,才特意提前甩賣了福源號和牡丹園的,甚至還因此洗脫了事先知情的嫌疑,可謂是天衣無縫。

是的,朱由崧沒有能力改變大明的命運,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並因此來牟利,至於被坑的徽商和晉商嘛,不說兩家都是家大業大的存在,就憑着晉商日後出賣民族利益這一點,那也是應該坑他們的,對此,朱由崧毫不後悔。

“若是甲申年的命運能改變就好了!”朱由崧笑到最後感嘆起來,不過他所說的與甲申天變沒有關係,而是接下來的弘光一朝。“正所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