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36 字 1個月前

第657章

其次,蒙古人一向是跟從強者的,眼下后金戰鬥力如此強大,東蒙各部顯然會多一個心眼,未必會如明廷所設想的,被大明的錢糧誘惑,從而派遣1~2萬騎兵配合西路明軍作戰。

再次,薩爾滸之戰中明軍投入了遠比當前更精銳的8萬主力,但依舊被后金軍打得大敗,如今主力只有不足薩爾滸一役的半數,又如何能打敗后金主力呢?

最後,南線的明軍水師其實也很難牽制多少后金軍,這是因為,水師官兵不可能全部上陸作戰的,需要留守看護船隻,還要派人派船運輸器械糧秣彈藥,頂了天就是佔領一些后金軍暫時放棄的城寨罷了,根本調動不了后金軍的主力。

故而,即便這個作戰方略能夠順利實施,也不過是再上演一次薩爾滸慘敗而已。

所以,當得知明廷搞出來的這個作戰方略后,此番再度就任遼東經略的熊廷弼就立刻表示了反對,熊廷弼認為光憑西路4萬明軍根本沒辦法戰勝后金軍,指望蒙古和鮮軍也很不靠譜,所以,他希望明廷繼續徵調內地兵力,加強遼西及登萊明軍戰力,等兵力充實到一定程度並經過嚴格訓練之後,再實施這個計劃。

然而迫於經濟上的壓力,明廷急切的想畢其功於一役,因此熊廷弼緩戰的聲音並能改變明廷高層的決策。

不過,熊廷弼沒辦法阻止明廷高層的盲動決心,但后金方面卻以反擊打破了明廷的迷夢。

“鎮江大捷”后沒多久,努爾哈赤便派貝勒阿巴海(皇太極)、阿敏等率精兵五千人攻打鎮江,而毛文龍麾下只有一百多人,孤軍難支,不得不攜軍民退入朝鮮。

阿巴海則越過鴨綠江猛追不舍,朝鮮方面因為懼怕后金軍順勢侵略朝鮮本土,並配合后金軍攻打毛文龍部,並在林畔包圍了毛文龍部,毛部拚死抵抗,丁文禮、呂世舉等人戰死,但最終毛文龍部突破了后金軍與朝鮮軍的包圍,逃到了皮島。

鎮江得而復失,且朝鮮軍為虎作倀的消息傳回了北京,由此,三路夾攻還未實行就被束之高閣了,不過,為了激勵軍心,毛文龍倒是越過參將被破格提升為了副總兵,並受命於皮島、鐵山一線牽制后金方面。

只是三路夾攻失敗之後,時任遼東巡撫的王化貞並沒有摒棄主動進攻的方針,從而與主張現階段以守為主的熊廷弼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王化貞便再也不理睬熊廷弼的指示,自行其是,這就為日後的再次失敗預埋了伏筆。

當然,這並不是說熊廷弼以守代攻的方針就一定正確了,要知道作為巡按的方震孺曾經在向明廷的報告中明確指出道“河西兵將見河冰不開,夷情緊急,人人備好馬思逃,而又愁經臣把住關門不放”。

因此,當一支軍隊已經沒有了堅定的戰鬥意志的情況下,再多的軍隊,再堅固的防禦、再完美的作戰計劃,都不可能贏得勝利,也不可能守住城池和國土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