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37 字 1個月前

第658章

要想獲得重鉻酸鉀,首先要有金屬鉻或氧化鉻,而氧化鉻與鐵組成的鉻鐵合金又能顯著改善鋼的抗氧化性、增加鋼的抗腐蝕能力,並可提高鋼鐵的硬度、改善鋼鐵的耐磨性,在齒輪、軸承以及火炮身管方面有着極大的應用需要。

因此,基於物理和化學這兩方面的需要,都會先找到鉻礦,然後加以開採。

啥?鉻需要電爐或電鍍才能與鐵形成合金,除非朱由崧先把鉛蓄電池或手搖發電機給搞出來,否則鉻是沒辦法在物理方面得到應用的!

這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其實是錯的,在另一個時空中,1821年貝爾蒂爾(P.Berthier)就曾在坩堝內加熱木炭、氧化鉻與氧化鐵的混合物生產出了鉻鐵,而這種方法一直使用到1857年,當年,弗雷邁(E.C.Fremy)用塔斯馬尼亞(Tasmania)鐵鉻礦,在高爐內冶鍊,得到含7%~8%Cr的塔斯馬尼亞生鐵。

所以,在1893年電爐開始使用前,鉻鐵一直都是用普通冶鐵爐冶鍊而成的;當然,朱由崧本身並不十分清楚鉻鐵生產的歷程,但他卻明確的知道,氧化鉻是能與氧化鐵合成鉻鐵的,而由於黃鐵礦製取硫磺的工藝,氧化鐵,朱由崧是要多少有多少的。

故而,現在一切問題的源頭,就在找到鉻鐵礦上。

可問題是,中國的鉻礦主要分佈在東北、西北、西南的邊疆地帶以及北京周邊的燕山地區,開採起來極不方便,至於內陸省份是不是有鉻礦,朱由崧還真不知道,所以,他只能首先命人在燕山南麓探礦,同時又命順和店問詢各地商賈,看能不能找到鉻鐵礦的蹤跡。

這當然是大海撈針,但此事關係到朱由崧的錢袋子以及未來的武力憑證,所以,他不得不下這麼大的氣力,不過,由於沒有鉻鐵礦石的樣品,幾乎一開始就是無用功······

“世子爺,邵山長和張先生來了!”

朱由崧看着面前的馬齊,心中一動,問道:“可是鄉試的結果出來了?”

“是,”馬齊應道。“剛剛接到開封的急報,杜秀文為今年河南鄉試第八十三名!但胡遠山、趙一為和諸懋源等三人都未能中式!”

景泰之前,河南一省的鄉試解額為80人,萬曆四十三年後增加了5人,遂成定額,因為杜文秀這個第83名也算是低低掠過了,但哪怕是第85名,那也是貨真價實的舉人,而且是朱由崧培養出來的第一個舉人,在朱由崧日後的布局中擁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已經不錯了!”朱由崧笑了起來。“他們今年才中的秀才,能去鄉試場上走一遭,感悟一下氣氛,就已經是成功的了。”說到這,朱由崧想起來邵存英和張桂沁還在等着自己接見呢,便忙不迭的說道。“快快把張師和邵山長請進來!”

馬齊去接張桂沁和邵存英了,朱由崧則走到殿門外迎候着。

沒一會,邵存英和張桂沁略帶矜持的走了進來,朱由崧當即向兩人道喜道:“邵山長、張師,你們培養出一個人才了!”

邵存英笑着給朱由崧行了個禮,然後手指張桂沁說道:“世子謬讚了,其實這要歸功於馨芳兄教導的好啊,我也是沾了馨芳兄的光了。”

張桂沁卻道:“這也是秀文這孩子運勢到了,否則也沒有這麼容易一舉中式。”

說罷,張桂沁又道:“當然,這孩子最要感謝的還是世子,若非世子的一力扶持,他連秀才都未必能考取了,又如何能改換門庭呢!”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