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而對於這個意見,當時主持大局的東林黨人是不同意的。
要知道,天啟二年正值外計之年,禮部尚書張問達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鄒元標等東林黨人正欲藉此機會追殺政治對手,此時若是朝廷放棄了整個遼西走廊,那就會在輿論上失去了道德的制高點,恐怕追殺不成,還會被三黨聯手反擊,所以,東林黨人此時是無論如何不同意放棄遼西的。
由此,某位審時度勢的人物出現了,此人官位不高,不過是區區一個兵部職方司主事而已,卻敢下重注押寶,所以,在眾人還爭論不休的時候,一個人請假騎馬去觀察關內外的形勢,對山海關一帶的山川地形進行了“細緻”的調查。
由於此時后金軍根本無力越過數百公里的無人區進攻山海關一線,所以此人很順利的完成了調查,等他從山海關前線回到北京后,便高調的宣布“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這句話實際在邏輯上存在重大問題的,但卻讓東林黨如獲至寶,便將此人從正六品主事提升到了正五品的山東按察使司僉事,調往遼東任職。
然而此人到了山海關后很快與接替王化貞擔任遼東巡撫的王在晉發生了衝突。
說起來,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工部署郎中事、南京禮部署郎中事、福建按察副使銜興泉兵備道、湖廣參議、湖廣提學參議、浙江右參政兼僉事、浙江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巡撫山東等處督理營田提督軍務、兵部侍郎的王在晉可是老幹部了,在兵事也有多有經歷。
因此,王在晉到任後分析了當前遼東局勢,認為現而今不能指望遼鎮官兵能與后金軍交戰,而這個交戰是包括了夜戰和守城的,所以,他認為必須優先考慮先確保山海關的安危,在山海關外的八里鋪修建一座屏障山海關的重城,在修完八里鋪后再修中前所、中前所修完修前屯,等把這七十多里遼西道給搞得固若金湯后,再派兵收復寧遠,但也不是死守寧遠,而是將寧遠作為預警前沿,一旦偵得后金軍來進犯,便撤出寧遠,以漫長的補給線拖垮后金軍。
王在晉的計劃一開始是得到了天啟帝的批准的,甚至面對王在晉要求的九十三萬兩白銀的巨額建城費用,天啟帝也從已經捉襟見肘的內庫里撥出二十萬兩來予以部分滿足。
可是,那位大言不慚的民科軍事家到任之後,卻看不上王在晉如此緩慢的推進之舉,他認為這麼做沒必要,應該直接在寧遠築城並堅守寧遠,然後以寧遠為基地,向北推進,所以,他便置王在晉讓他乾的收攏難民的正經事不做,直接向葉向高打報告。
接到此人的報告后,東林黨立刻派身為天啟帝師的內閣大學士孫承宗出馬“調查”實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