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衝突,首先在熊廷弼的處置上爆發了。
根據天啟二年四月的三法司會審,熊廷弼和王化貞都被判處了死刑,當時的解釋是“若厚誅化貞而廷弼少及於寬政,不惟無以服天下萬世之心,恐無以服楊鎬、袁應泰之心矣”。
但問題是,這個判決下來后,天啟帝當時沒有批准,結果,各種幺蛾子便紛至沓來了。
首先,天啟二年的六月,周朝瑞、惠世揚、蕭基、賴良佐、侯震晹、劉弘化、熊德陽、江秉謙等東林黨人立刻上疏彈劾兵部尚書張鶴鳴,稱張鶴鳴支持王化貞、破壞熊廷弼三方布置策,屬於同案犯,應該一起受罰。
接着,浙黨成員、時任武英殿大學士的沈紘立刻出面彈劾時任刑部尚書的王紀,說什麼王紀袒護熊廷弼,導致三法司會審結果沒辦法落實。
其實沈紘和王紀是老對頭了,之前王紀就以沈紘阿附內宦,支持錦衣衛和內廷實施內操,跟蔡京沒有兩樣,而彈劾沈紘,因此,沈紘現在這是擇機報復,故意牽強附會,把天啟帝沒有做出決定,說成是東林黨庇護熊廷弼。
天啟帝顯然很生氣沈紘和王紀的互相攻訐,所以,讓兩人都回了老家,不過,熊廷弼的生死便成了東林黨和其反對者角力的戰場,卻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首輔葉向高出於愛惜人才為由,決定重新進行三法司會審的決定,更是讓這場角力變得火藥味十足了。
天啟二年十月,御史楊維垣彈劾熊廷弼在獄中和外人相見,又彈劾兵部員外郎顧大章受賄熊廷弼4萬兩白銀以逃罪。
根據新任刑部尚書孫瑋查明的事實顯示,三法司會審熊廷弼時,只有顧大章以熊廷弼受到掣肘且熊廷弼有先見之言為由,建議判處王化貞死罪而熊廷弼戍守邊疆,因此才有顧大章受賄熊廷弼4萬兩白銀為熊廷弼脫罪說法,但這並非是事實,這份彈章純粹是政治惡鬥的結果,正所謂黨同伐異。
然而,御史是可以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風聞言事的,所以,楊維垣言者無罪。
也因此,接下來御史劉廷宣便如法效仿的提議快速處斬熊廷弼、楊鎬等人。
鑒於劉廷宣的提案中沒有王化貞和張鶴鳴,所以,同為御史的東林黨人潘翼上疏認為內閣大臣和兵部尚書張鶴鳴也要承擔責任;但天啟帝還是不置可否。
天啟三年二月,為了避免在京察中被黜落,不屬於東林黨的遷安籍御史郭鞏把針對的矛盾進一步擴大到了當初舉薦熊廷弼的御史塗世葉和周宗建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