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這下就惹了馬蜂窩,東林黨人認為郭鞏投靠了剛剛成型的閹黨,便由御史方大任上疏彈劾郭鞏只想殺熊廷弼而救王化貞。
曾經被郭鞏彈劾的給事中劉宏光也上疏分辨,認為“今鞏於救熊廷弼者盡皆深文周內,被之以黨賊之名,而於救化貞者則盡置之不論,甚且欲專殺廷弼而故出化貞”,所以,郭鞏彈劾自己,是為殺熊廷弼救王化貞而清除障礙。
周宗建也具疏駁之,其疏曰:“夫李維翰、楊鎬、袁應泰等,皆失封疆之臣,亓詩教之力主催戰、趙興邦之賄賣,邊臣皆誤封疆之賊也。使鞏而果從封疆起念,則自應泰身殉而外,胡不公正發憤?並請誅鋤也。且使鞏而果欲立保舉之法,則薦鎬、薦維翰、薦應泰者皆保舉之人也。鞏不嘗見薦王化貞者乎······劉一燝身為宰輔何據,而遽指之為逆族;周嘉謨並叨顧命,何因而強坐之以機關;毛士龍放棄已久,何事復銜之刻骨;王安蓋惟不具,何忍復借之以趨權······方震孺於進關之役,既苛責以不死之非,而陳王庭於三路之敗、開鐵之亡,反欲為邀不次之賞······”
此外,周宗建還在奏疏里說道:“止借一熊廷弼以媚一時之灶見,有觸璫扶正挺然獨立者,惟恐其去之不速,欲自為固結進身之計,而藉此以為贄焉!世葉而自知人之欲借。臣以為,贄於魏進忠則自悔其失言者,不待臣詞之畢矣。”
好傢夥,不但說了王安不應該被以擅權的名義處置,還說郭鞏背後是魏忠賢,此言一出,讓魏忠賢萬分憤懣,好在天啟帝是知道怎麼回事的,便批示道:“熊廷弼罪案已定,不必爭辯。言官論事,但當據理直陳,是非自見,不必蔓衍牽纏,有失敬慎······”
周宗建奏疏的引起的話題總算是被壓下去了,但閹黨也因此算是跟東林黨耗上了,你不是要救熊廷弼,讓欺師滅祖,被叛葉向高的王化貞去死嗎?好,我們絕不讓你們如意,王化貞,我們保定了,熊廷弼這個大噴子,也一定是死定了。
由此,雙方你來我往,開始互相攻訐,倒是讓天啟帝頭疼異常。
拖到了天啟三年的九月,身為帝師的孫承宗窺得天啟帝對兩方爭議已經有了不耐的態度,便上書要求將被判處死刑的楊鎬、熊廷弼、王化貞改判為戍邊。
天啟帝同意留楊鎬不殺,但對熊廷弼和王化貞的處置並沒有提及,但事情總算是擱置下來了。
而導致東林黨人進一步偃旗息鼓的原因是,貴州方向的形勢突然間急轉直下了。
是的,葉向高剛剛才為時任貴州巡撫的王三善爭取到了三十萬兩白銀的軍餉,可錢撥付下去了,王三善卻因為再次冒進,陷入了後繼無援的境地;王三善可是東林黨人主推的幹將,這要是失敗了,豈不是給在天啟帝面前再三誇口的東林黨人以一擊狠狠的耳光嗎?
所以,東林黨人需要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的楊述中出手援助,但身為湖廣人士的楊述中顯然與東林黨人尿不到一壺裡,因此,為了示好楊述中所在的派系,東林黨人不得不暫時壓低了黨爭的調門。
只是楚黨早就看清楚了東林黨人的目的,因此示意楊述中按兵不動,如此,楊述中固然獲得了怯懦的評價,但王三善和幾萬明軍官兵的性命卻就此斷送在了貴州的群山之中,西南的形勢,也因此再度惡化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