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57 字 1個月前

第1135章

再加上,崇禎帝對閹黨成員、工部尚書楊夢袞的辭職又加以再三慰留,這就讓閹黨上下略微鬆了一口氣;卻沒曾想,崇禎帝所作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迷惑閹黨,這不,在讓閹黨放鬆警惕的同時,崇禎卻一直在加強自身的防範,並將徐應元等信王府內監調入宮中,安插在重要的位置之上,並根據李朝欽、裴有聲、王秉恭等閹黨成員的請求,先後允許其致仕,如此便在不經意間,悄悄剪除了不少閹黨的羽翼。

正當崇禎帝在不動聲色中,逐步削弱閹黨的力量,為消滅閹黨最積累的時候,閹黨內部卻爆發了矛盾。

說起來,閹黨系由齊楚浙三黨的殘餘拼湊而成的,本身是有矛盾的,因此在權力分配時,自然是有人得的多,有人拿的少,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的,因此,拿得少人就覺得在現在的形勢下,閹黨完蛋是大概率的事,不如把罪過退到部分得利更多的人頭上,如此一來,或可以讓大部分人金蟬脫殼,並籍此收拾殘局。

所以,時任南京通政司通政使的閹黨成員楊所修便夥同吏科給事中陳爾翼、都察院御史李蕃等人上書攻擊閹黨中最出挑的崔呈秀、周應秋,想讓這兩人成為整個閹黨的替罪羔羊;但崔呈秀肯定不會接受被同黨出賣的結局,所以倒打一耙,一時間,閹黨內部開始狗咬狗起來,這就讓更多的閹黨成員覺得大勢已去。

正當閹黨上下,認為崇禎帝會趁機出手之際,崇禎帝卻不想貿然出手,進而打亂了他消除閹黨的計劃,並造成朝局的混亂,所以,依舊保持了引而不發的狀態。

對於崇禎帝依舊沒有出手的做法,閹黨高層鬆了一口氣,認為崇禎帝剛剛上台還沒有能力釐清朝局,抽出手對付盤根錯節的閹黨;但在另外一批人眼裡,卻得出了另外的判斷----他們覺得崇禎帝不出手是因為閹黨內部的矛盾還不激烈,所以才會繼續以靜制動。

於是,早年投靠閹黨,卻沒被閹黨重用的雲南道御史楊維垣在慎重考慮之後,認為事不宜遲,當立刻倒戈,所以楊維垣很快就連上多道彈章,彈劾崔呈秀。

由於李蕃等人彈劾崔呈秀的先例在,閹黨內部不少人已經得出了“倒了崔呈秀,幸福一群人”的結論,故而,沒有人去救崔呈秀,在此情況下,孤立無援的崔呈秀便只能再三請旨自辭,崇禎帝此時順水推舟,崔呈秀就這樣垮台了。

崔呈秀一倒,立刻引起了連鎖反應,看到閹黨已經一團散沙之後,東林等閹黨反對派便立刻如同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起來,紛紛開始上疏攻擊閹黨,矛頭直指魏忠賢。

魏忠賢“震恐傷魄”,立即去找他的賭友徐應元,討教對策。

徐應元便勸魏忠賢辭去一切差事,也許可以保富貴。

次日,被徐應元忽悠瘸了的魏忠賢向崇禎帝請求病休,崇禎帝便同意了魏忠賢“私家調理”,至此,魏忠賢放棄了最後的抵抗,閹黨的覆滅也由此進入了倒計時······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