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50 字 1個月前

第1313章

何可綱的態度,得到了部分祖大壽部將領的認同,因此祖大壽決定絕不投降,繼續堅持最後五分鐘,等待轉機的到來。

可問題是現在大凌河城中的老百姓差不多被吃光了,實在無法堅持到明軍新一輪援軍的抵達,甚至也不知道以遼鎮兵馬的尿性,會不會有援軍開來----祖部因為上次被假冒援軍的后金軍坑了,所以,對於之前後金軍迎戰張春部的隆隆炮聲,下意識的以為是后金軍故技重施,並不以為是真的援軍到了----所以,在軍事會議上剛剛言辭鑿鑿的表明自己絕不投降,轉過身來,祖大壽就和后金方面派來的談判使者熱切交流,並派出了部將韓棟前往後金營地與阿巴海直接面唔,以敲定投降條件。

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私下勾連后,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壽在殺害了堅決不同意投降的何可綱后,正式向圍城的后金軍投降,后金軍隨即進城點檢,發現除了一萬一千多士兵和三十二匹將領坐騎外,所有隨行民夫都被祖大壽部啖食殆盡了······

人骨上的嚼食痕迹連后金軍普通士兵看了都要噁心嘔吐,但后金高層對這支食人軍隊的投降卻大為歡欣,因此,祖大壽以下的張存禮、祖可法、劉天祿等七十多名前明軍將領都受到了極高的禮遇,甚至當祖大壽聲稱自己願意替后金軍回錦州詐城,阿巴海都表示了同意。

阿巴海難道不知道祖大壽回錦州后一定會受到明廷的監視,所謂詐城根本是不可能的嗎?

當然不是,阿巴海看的更深,他知道祖大壽丟了身邊一萬多子弟兵,回到明軍中后,必然如脫了毛的鳳凰一般失去了原有的影響力,但遼鎮將門是一個枝器連生的團體,明廷不用祖大壽,依舊得用其他遼鎮將門,因此,他釋放祖大壽固然可惜,但換取遼鎮兵馬更加萎靡不振,卻是大賺了,所以,阿巴海毫不猶豫的同意了祖大壽的要求,縱放了祖大壽回錦州----後來有人,說什麼后金權貴不學無術,打仗依靠《三國演義》,大約就是從阿巴海釋放祖大壽回錦州,與小說上七擒孟獲類似而演繹出來的。

事實上,阿巴海沒有判斷出錯,明廷對祖大壽自述的“成功”突圍將信將疑,所以一面加官進爵以按祖大壽之心,一面卻又再三想要把祖大壽調回關內,因此,祖大壽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即不投降后金,也不願回北京陛見,實質上已經形同割據的獨立勢力了----雖然之後遼鎮兵馬依舊與后金之間有小打小鬧,但這些戰鬥的目的更像是向明廷騙取經費。

按下祖大壽不說,大凌河之敗后,孫承宗在崇禎皇帝的眼裡已經是無用的老朽了,再加上明廷中對寧錦防線的質疑聲再度高漲起來,孫承宗也就不得不以老病為由,向明廷提出了辭呈,對此,崇禎皇帝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孫承宗就此徹底離開了大明的政治舞台。

大凌河之敗,不單單是送走了老邁的孫承宗,而且還斷送了那些只有嘴炮的東林黨人重新掌控明廷大政方針的最後機會,至此東林黨成為了明廷中的邊緣勢力,至少東林黨依舊不放棄染指朝政的機會,所以日後便有出現了所謂“周溫之爭”······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