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世子爺,臨清急報。”
朱由崧抬頭一看,發現大冬天的,王乾頭上卻冒着汗水,當下心頭一緊,立刻命令道:“說!”
王乾應了一聲,這才報告道:“臨清急報,孔有德部叛亂,大掠山東。”
崇禎三年(1630年)一月,孫元化隨孫承宗鎮守山海關,當年三月,明廷授予孫元化山東按察副使的頭銜,兩個月後,孫元化正式升任登、萊二州巡撫。
孫元化到登州的目的,是建立一支純西化的火器部隊,只是這支部隊剛剛編練,袁崇煥便不經請旨殺死了毛文龍。
毛文龍死後沒多久,駐守皮島的毛文龍舊部就出現了大規模的嘩變,作為昔日節制東江鎮的登萊巡撫,孫元化出面對毛文龍舊部進行了安撫,並以為火器新軍配屬其他作戰部隊的名義,接收了皮島的叛將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應元等人,其中,孔有德被任命為騎兵參將,耿仲明則被派往登州要塞駐守。
大凌河之戰打響后,明廷下令駐防皮島的前協副總兵張燾率兵進駐旅順雙島,與登州參將黃蜚以及孔有德部會師,並進軍三岔河,相機登陸,夥同正面錦州出援部隊,夾擊后金軍軍,以解大凌河之圍。
但登萊方向的援兵行動遲緩,直到張春所部4萬明軍喪失殆盡后,才於大凌河之戰即將結束的九月二十七日,離開登州,沿海路支援大凌河一線,只是,船離開了登萊之後,當晚就遭遇大風,被迫就近休整一日,才重新出發;但隨即,出航部隊在十月初一至十月初十的時間裡,連續遭遇大風大浪,就這導致了明軍船隻嚴重損毀,士兵輜重和兵器全部損失,顯然無法繼續救援大凌河一線了。
恰好此時,已經抵達三岔河的孔有德部聲稱三岔河已經結冰,但冰面尚且無法承受較大重量,因此軍隊是無法通過的,於是,登萊援軍便不顧大凌河城內官兵死活----孔有德的東江鎮官兵原本就與遼鎮兵馬有很多的矛盾,而登萊鎮的其他將官也在對后金走私方面與遼鎮有較大的利益衝突-----一直逗留到了當年的十一月初。
既然海路已經走“不通”了,對前線形勢一籌莫展的明廷便只能要求登州調遣5000援軍,自陸路開往大凌河救援,但此時登州城內只有3000兵馬,而登州火器營主力都在雙島一線的孔有德及吳進勝等兩部手中,孫元化根本沒能力實現明廷的要求,所以,只能派人先把孔有德部從雙島調回登州,然後再安排該部沿陸路開往錦州。
等孔有德部返回登萊時已經是十一月十日日了,結果,馬不停蹄的就接到了眼陸路北上的命令。
當時受命出援的孔有德部和另外一名明軍將領王廷臣率領的登萊第二批次援軍,共有官兵4472名、馬1061匹、騾子515頭、駱駝3頭、牛154隻,以上官兵還攜帶有鐵甲1985副、棉甲564副、中西大小銃炮1034門、火藥5990斤、鉛子2217斤,孫元化因此吹噓道“從來援兵未必若此之盔甲、器械、鍋帳、輜車悉全者”,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登萊第二批援軍出發前的半個月,大凌河守軍已經向後金方面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