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25 字 1個月前

第1337章

叛軍無可奈何,只能採取建築高壘,然後將火炮拖上去與城內明軍大炮對射的戰術,但楊御蕃以總兵身份親臨一線作戰,給予了明軍將士極大的激勵,因此儘管守軍死傷枕籍,還是死戰不退,最終再一次擊退了叛軍的進攻。

叛軍無可奈何,只能採取挖掘地道、填滿火藥、炸垮城牆的戰術,所以,接下來的2個多月里,攻守雙方圍繞地道,展開了慘烈的戰鬥,雙方都有不小的損失。

時間推進至三月二十六日凌晨,叛軍終於用火藥炸垮了萊州城東北角的城牆,隨即,叛軍大舉突入,與堅守的川兵和湖廣兵展開殊死搏鬥,叛軍當晚三次衝上萊州城頭,又三次被趕了回去,雙方傷亡戰士的屍體幾乎擂的跟城牆一樣高了,最終,在天亮時分,叛軍因為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傷亡,終於放棄了繼續進攻,撤出了戰鬥。

因為三月二十六日的慘重損失,所以叛軍不得不放棄了強攻萊州的打算,轉而圍點打援,優先對付明軍援兵。

不過,在當年四月初二的打援戰鬥中,師老無功、士氣低落的叛軍卻是吃了迎頭一棒,包括陳文才等在內的多位叛軍將領或被明軍俘虜,或被明軍擊敗,一時間,叛軍發現自己面臨了立刻傾覆的危局。

因此,叛軍方面故技重施,在遣使媾和來迷惑明軍統帥的同時,以騎兵抄小路階段明軍糧道,導致總兵力達到25000人的明軍援軍不戰自潰,明軍援軍所攜帶的火炮和火藥也因此全部落入了叛軍之手,大大的給叛軍補了一回奶----福海號是用糧食、藥品跟叛軍交換被抓的山東百姓的,因此叛軍的火藥一直是有消耗沒補充的,卻沒曾想到,福海號這邊沒給叛軍的東西,明軍援軍卻自己拱手相送了。

擊退了這波明軍主力后,叛軍又加強了對萊州城的包圍,更讓萊州軍民雪上加霜的是,當年四月十六日,接替無能且瀆職的徐大化出任山東巡撫的徐從治在迅速萊州城防是被叛軍炮火集中頭部,當場殉國了。

徐從治不幸遇害的消息一經傳開,萊州軍民的士氣受到極大的打擊,也就是叛軍並不知道自己火炮建功,沒有進一步派遣兵馬攻城,否則萊州未必能堅守得下去······

時間進入崇禎五年五月,眼見得萊州之圍不解,山東等地頻頻告急,而各路援軍也先後無功,以王萬象為首的山東籍官員再也無法忍受家鄉繼續被塗炭了,所以,紛紛上疏奏請調到邊軍入關剿賊。

恰好此時,崇禎皇帝得到了阿巴海在四月份率兵攻打察哈爾部的消息,認為後金軍勢必會被林丹汗拖住,遼西等地的防務暫時不會吃緊,所以便同意了魯省官員們的要求,於六月初九,調到遼鎮官兵4800人入關赴援。

這支部隊由總兵金國奇率領,高起潛為監軍,祖大弼、祖寬、吳襄、吳三桂等多名遼鎮戰將從征----由於知道高起潛監軍意味着明廷對遼鎮兵馬的不信任,所以,為了確保每年幾百萬兩遼餉還能足額到手,遼鎮兵馬發誓要在山東打出自己的威名來----一場遼鎮和東江鎮舊人的宿命之戰由此即將打響······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