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朱由崧提點道:“我不是讓你們趁機兼并土地,而是以父王給祖母祈求冥福的名義,對外放賑,順便以雇傭莊戶的名義,收攏一些百姓。”
今年夏收和秋收泡湯后,普通老百姓是絕對堅持不到明年夏收的,所以,等他們賣兒賣女的時候,福王府就可以出手,將其一家老小都打包帶走,至於放賑嘛,則是事先鋪墊,用來削減老百姓的戒心和堵本地官府、士紳的嘴的。
李諳應道:“奴婢明白了,不過奴婢建議,放賑的事,還是讓盧九德來做,這樣,或可以減少宮中的猜忌之心。”
朱由崧同意道:“那就叫盧九德過來,另外,李伴伴你問一下趙魯,王府現在拿得出一千石雜糧嗎?”
放賑的規矩是不能用好糧食的,即便是正經的糧食中間也要夾雜砂石雜草,籍此杜絕那些不是災民的人來分食,所以朱由崧才準備拿紅薯粉、土豆粉來賑濟災民。
李諳口算道:“按一人一天十二兩來算,一石糧食可以供一百六十人食用一天,若是災民有一千六百人的話,一天要十石糧食,若是三千二百災民的話,一千石也就能維持不到兩個月,是不是有些少了?”
王乾插話道:“不少了,畢竟賑濟的事不能本藩一家來做,否則世子爺和王爺,就會如李公公您之前說的那樣,遭到北京猜忌了。”
沒錯,自打田氏代齊之後,中國曆朝歷代都對做善事有一個界定,而朱由崧和福王府本身就對光宗一脈具有威脅,所以就更不能越界了。
“再說了,真要每日施粥,那我們還怎麼以收攏莊戶的名義招募百姓呢!”王乾這話就不對了,施粥只是保證難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已,要吃飽吃好,還要一家能穿暖有一個安穩落腳點,卻是做不到的,所以最終還是需要賣身投靠某一勢家的。“另外,這兩年,天候年景都不對頭,王府這邊存糧可能還有大用,得節省一二啊!”
李諳考慮了一會,同意道:“王公公說的也有道理。”
朱由崧見兩人取得了一致,便言道:“若是真不足了,日後再十石、五石的給吧。”
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朱由崧揮揮手,王乾和李諳便退了下去。
看着兩人離去的背影,朱由崧吩咐道:“去把金泰叫過來。”
不一會,金泰出現在了朱由崧的面前,此時就聽朱由崧問道:“謝友青這邊沒有什麼怨言吧?”
金泰回復道:“謝友青是懂規矩的人,自是不會說一些不該說的話。”
朱由崧點點頭:“那就好啊,但對他的監控還要繼續,另外,現在可以通知他去泉水觀下院二期班擔任教習了,且看他明不明白孤的心意,也看他能不能抓住了這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