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章
7月29日,荷蘭艦隊正式將宣戰書交予大明代表,在宣戰書里,荷蘭人提出了“希望擁有在漳州河、安海、大員、巴達維亞自由貿易的權利”、“在鼓浪嶼建立貿易據點並派遣代表的權利”、“至中國沿海城市收購商品船隻,能在福建沿海自由停泊的權利”、“不準任何中國船隻前往馬尼拉貿易”、“荷蘭人在中國享有與中國人同等法律的權利”等五項要求,但這是福建地方官府根本不可能答應,也沒有權利答應的,因此,中荷正式宣戰。
然而中荷雖然正式宣戰了,但因為颱風的緣故,在接下來的8、9、10三個月中雙方只有一系列小規模的接觸,並沒有發生大的戰鬥。
9月22日,崇禎皇帝的嚴懲暴荷的詔書抵達福建,福建巡撫鄒維璉立即飛諭各地文武將吏,不許再談“互市”二字,“誓以一身拚死當夷”;而鄭芝龍更是發出了“參戰者每人給銀二兩,若戰事延長,額外增給五兩;每隻火船16人,若燒了荷蘭船,給銀二百兩(16人分),一個荷蘭人頭給銀五十兩”的超額賞格,一時間,明軍上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當然,荷蘭人這邊也沒有閑着,這不,除了從巴達維亞派來數艘蓋倫船作為支援外,劉香和李國助的船隻也被荷蘭人帶到了戰場上。
10月22日,得到可靠情報的明軍主力約150艘戰船悄悄開到了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口,準備襲擊正停泊在那的荷蘭-海盜聯盟的船隻。
當發現明軍來襲時,荷-海艦隊擺開了一個荷蘭戰艦居中,海盜船四散策應的防禦陣形來應對,而明軍艦隊則在料羅灣東南角展開,以鄭芝龍部隊為先鋒,順東風采取了兩路突擊,黑虎掏心的戰術加以應戰。
此時,明軍根據戰前擬定的戰術,以主力部隊強攻荷蘭艦隊,只以輔助部隊對付海盜船,這就讓無法機動的荷蘭艦船陷入了四面受敵的窘境;而更讓荷蘭人膽戰心驚的是,是役中,明軍投入的150艘戰船中,只有50艘是炮艦,其餘100條小船清一色都是縱火船,所以當這些縱火船在大船火炮掩護下,蜂擁而上時,荷蘭人便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魂飛魄散的荷蘭人拚命突圍,但Brouckersheaven號還是遭到了燒毀,Weiringen號則被擊沉,受損同樣嚴重的Slotendijck號及船上100多水手被明軍俘獲,只有另外5隻荷蘭船得以僥倖突圍成功。
但操縱軟帆船,船速較快的荷蘭人能逃,可使用戎克船型,與明軍、鄭芝龍部裝備無二的劉香、李國助的人馬卻沒插翅難飛,因此,全部參戰的50艘海盜船,最後被明軍全殲在了料羅灣之中,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料羅灣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