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4章(1 / 1)

第1654章

查謀反變查走私了,旨意自然就一路順風的通過了,隨即,一名副都御史親自出京城,然後馬不停蹄的趕往了淮安府,但在這名副都御史出京之前,福王府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足以保證這名欽差,在半年內查不出問題里。

什麼?這名欽差會在淮安滯留半年以上,那也沒問題!

頂了天,就是一兩年內不從雲梯關向海外運輸火藥和鐵錠罷了----改走運河-長江-海外的線路進行運輸也不是不想的----難不成,這名欽差還能在雲梯關逗留一兩年不成了?

啥?在運河上嚴查打着福王府旗號的船?

不好意思,福海號里有大量的漕軍出身、大河衛出身的人員,通過這些人的關係網,福王府完全可以利用漕軍進行夾帶,甚至光明正大的闖關的----硝水不提煉,可以冒充酒水走,柳條直接編筐,誰知道最終會變成柳炭呢,至於硫磺,小琉球和日本都有天然的,純度未必就比人工製取的差了----最多也就是運輸效率下降一點罷了,但福王府現在已經獲得了仙台藩輸出的鐵礦石和成品鐵器,也是能彌補一些供輸不足的。

所以,朱由崧有信心,讓北京的欽差,最後無功而返----其實,崇禎皇帝現在也就是要一個台階罷了,真查出些什麼來,還不好處理了,因此,看那位與東林黨素無瓜葛的副都御史就知道,這次調查,多半還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走過場。

啥?朱由崧用那道可以證明自己神宗嫡孫身份的詔書換眼下的過關有些不知道。

其實,神宗這道遺詔的威力非常有效,否則當年就要落實下去,那會被人束之高閣呢?

朱由崧可不相信,自己能憑着這份遺詔獲取東林黨人的認可,否則,另一個時空中,東林黨人也不會公然違背“倫序當立”的祖制,推潞王這個遠支宗室當南明皇帝了,所以,歸根結底決定自己日後命運的,是手中的槍杆子,而不是一紙空文。

並且,朱由崧這次過關,與之前幾次過關不一樣,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崇禎皇帝鬆開了對朱由崧在海外發展的限制,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者說,在大明內平流寇,外服建虜之前,明廷是不會再把精力關注在朱由崧頭上了。

從這一結果出發來看,捨棄那道無用的神廟遺詔,完全是值回票價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