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32 字 1個月前

第1815章

因此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盧象昇身為兵部尚書,總督天下勤王兵馬,可在楊嗣昌、高起潛的制約下,僅能指揮宣府、大同、山西三地兵馬,不到2萬人,甚至連他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天雄軍,也被高起潛扣留着,指揮不動。

這還不算,楊嗣昌提請崇禎皇帝任命陳新甲為宣大總督,結果,陳新甲一上任就從盧象昇手中分去一半的兵力,如此一來,盧象昇手上就只剩下不到1萬兵馬;但事情還沒有完,稍後著名逃跑將軍、大同總兵王朴又以回防大同為借口率兵離京而去,又帶走了一半的兵力,至此堂堂督師,手中就只剩下數千兵馬可用,簡直可憐可悲可嘆。

而就在崇禎朝廷內部這種紛紛擾擾、毫無和氣的狀況中,多爾袞、岳托所率領的左右兩翼清軍在京郊通州會師后,再次分路向京畿腹地攻掠,結果良鄉、涿州等軍事要衝之地都遭到了攻擊。

到了當年十一月初的時候,清軍攻至直隸中部的定州、高陽一帶,致仕回鄉榮養的孫承宗以76歲高齡率領家人和鄉鄰參與了高陽縣城的防守,但由於高陽兵少城矮,因此堅守幾日後,高陽被清軍攻克了,不甘受辱的孫承宗隨即在城破后自縊殉國,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也在高陽保衛戰中相繼戰死······

隨着清軍主力南下,盧象昇部也跟着南下禦敵,雙方數次交鋒,互有殺傷。

而手握重兵而又避敵怯戰的高起潛不僅不配合夾擊清軍,反而屢次嘲諷、阻撓盧象升的作戰行動,並向崇禎進讒言將戰局不利的責任誣衊到盧象升頭上,致使盧象升多次遭到崇禎的嚴旨切責。

如果不是當時的內閣大學士薛國觀在崇禎面前求情,盧象昇很可能重蹈袁崇煥當年火線入獄的覆轍----雖然兩人的性質完全不同----饒是如此也落了一個被奪銜降職、罰以戴罪之身剿敵的處分,對此,已經悲憤到無語的盧象昇做出了戰死沙場的決定。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盧象昇領兵進駐巨鹿的賈庄,此時,太監高起潛統帥關寧鐵騎數萬在雞澤,距離賈庄不到五十里,盧象昇便派遣隨軍行動的兵部主事楊廷麟去聯絡高部,但高起潛對盧象昇合兵的建議理都不理。

十二月十二日,盧象昇領兵至蒿水橋一線,被清軍主力包圍。

盧象昇命虎大威護左翼,楊國柱護右翼,自領親兵於中軍架炮設弩,與清軍決戰,自當日辰時直戰至當日未時,炮盡矢窮,但已經抱定不勝就殉國的盧象昇一直沒有下令突圍,只是命令各部與清軍展開肉搏。

盧部現有力量並非什麼精銳,因此與清軍精騎展開搏鬥后,盧部士卒大多戰死,見勢不妙的虎大威便欲帶着盧象昇衝出重圍,但盧象昇按劍大呼“將軍死綏,有進無卻”,率親兵躍馬沖陣,最終身中四矢三刃,壯烈殉國······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