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7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31 字 1個月前

第1867章

等做完這件事後,該船揚帆北上,去往了清川江口······

與初來乍到就有斬獲的淮丁二十七號不同,淮丁十四號和淮丁二十號直到明崇禎十三年五月十一日,才有了收穫----這一天,已經深入到德積島以西洋麵的2艘淮丁船,終於發現了由3艘朝鮮船組成了一個西行船隊;雖然朝鮮船數量較多,且戰力未知,但兩艘淮丁船毫不畏懼,直衝過去,鳴炮示警,強令這些朝鮮船停航受檢。

或許是因為這個朝鮮船隊中運輸的商貨比較貴重,船主和貨商不願意產生任何損失的緣故;亦或是,淮丁十四號和淮丁二十號過去檢查人員開出的通海費數量只有600兩,尚在朝鮮人的接受範圍內,上述船團乖乖的交了錢;當然,由於船團上現銀不足,且雙方對朝鮮丁銀的價值認同不一,所以,這三艘船上的朝鮮人最終交付了一部分朝鮮銅錢和商貨······

等到淮丁十四號和淮丁二十號回航時,他們已經攔截了三批6艘朝鮮船,這6艘朝鮮船的船主和搭載客商都深知自己“理虧”,全部乖乖的交付了罰金,並申購了下次出海所需的通海旗,這就讓淮丁十四號和淮丁二十號得以滿載而歸······

3艘淮丁船都頗有斬獲的走了,朝鮮國內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沒錯,江華灣中是有朝鮮漁船出沒打漁的,因此那些朝鮮商船被淮丁十四號和淮丁二十號攔截的事情並不能瞞過朝鮮漁民的視線,而在廣梁灣沿海登陸的朝鮮水手、商賈更是帶回了“大虎軍”收不到通海費就不肯善罷甘休的決心。

一想起,幾年前,大虎軍肆虐朝鮮沿海的場景,朝鮮方面就慌了,是的,眼下朝鮮還沒有從“丙子胡亂”所造成的損失當中恢復過來,拿什麼來應對“大虎軍”的再度來襲呢,因此,朝鮮官府裝聾作啞,希望“大虎軍”的目標僅僅是那些走私商人----成為清廷附庸的朝鮮是不允許與大明進行合法貿易的,所以,任何與大明的通商對外都成為走私,對此,清廷是心知肚明的,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可問題是,朝鮮官府可以掩耳盜鈴,朝鮮的松商和京商卻不能視若無睹,因此,一場緊急會議很快在漢陽召開,隨即,朝鮮松商和京商集團得出一致意見,應該與“大虎軍”重新談一談了。

因此,當年六月十八日,朝鮮松商和京商聯合派人出訪濟州,並在牛島與寧虎進行談判,要求對出海朝鮮商人實施包稅制度----即此後,“大虎軍”不再向單個朝鮮商人徵收通海費,而改由朝鮮京商和松商組成的商會統一向“大虎軍”支付----寧虎、金泰等人當然樂得省時省力,但關於每年徵收通海費的總數是多少,他們不敢擅自決定,所以,在與朝鮮商會代錶針鋒相對的同時,還以最快速度向朱由崧做了請示······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