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540 字 1個月前

第1868章

“世子爺,濟州島方面報稱朝鮮人願意支付的通海費總額不會超過每年三萬五千兩。”

眼下朝鮮與清廷的朝貢貿易金額是平均每年4~5萬兩----另一時空,崇德四年(1639年)的數據是53732兩,崇德五年至崇德七年(1640~1642年)的總數是124746兩----邊貿及朝貢之餘的私下商業活動是朝貢數據的一倍多,至於朝鮮與大明的私下貿易,更是達到了與清廷所進行的朝貢貿易的三倍還多,但問題是,任何貿易都是有成本的,與大明的走私貿易因為是通過海路進行的,成本尤其高昂,能實現對本對利已經很不錯了,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朝鮮人付出更多的通海費,只怕是朝鮮人無法接受的。

“三萬五千兩?”朱由崧冷笑道。“太少了,去告訴金泰和寧虎,通海費可不單單是針對明、朝貿易商所收的,我們完全可以截斷朝鮮與對馬的貿易,所以,通海費總數不能低於七萬兩。”

沒錯,眼下朝日貿易的金額並不比中朝貿易金額來的低了,因此,朱由崧翻一倍是有道理的,不過,朱由崧這邊說7萬兩是底線,到了金泰、寧虎嘴裡,只怕是8萬兩才是底線,這就很考驗朝鮮人的承受力了。

但朱由崧相信,朝鮮人會答應的,畢竟,這還不是通海費那麼簡單,實際上還是“大虎軍”不在襲擾朝鮮沿海地區的承諾,因此有些加成也是必須的。

“不過朝鮮人缺現銀,所以,我們可以在支付方式上給朝鮮方面更多的選擇。”朱由崧也不是那麼強硬,所以,給濟州的談判留下了餘地。“可以允許他們用大米、商貨、奴婢來抵價;至於具體商貨能抵多少價錢,抵價的商貨與白銀的比例,讓寧虎他們參考福海號和大虎屋的意見吧。”

朱由崧個人其實想多少些大米的,但眼下大明和滿清都米價騰貴,相信朝鮮人不是睜眼瞎,所以,即便談成了用大米抵價,朝鮮人也不會允許寧虎他們把米價壓得過低的,所以,朱由崧便沒有刻意強調要多收糧食、少收銀子。

“另外,再告訴朝鮮人,通海費三年一議價,總不能五十船和一百船收的通海費總數是一樣吧,那我們豈不是吃大虧了。”

王乾應道:“是,奴婢,這就派人把世子爺的決定通傳濟州。”

話雖如此,但王乾卻沒有挪到步伐,對此,朱由崧迷惑的問道:“你還有其他什麼事嘛?”

王乾考慮了一下措辭,才開口道:“世子爺,濟州那邊有人說,既然眼下大概率能與朝鮮人敲定了通海費的徵收,是不是已經沒有必要再派第二分隊常駐海洋島了。”

“這樣的想法,在濟州很多嗎?”朱由崧這話不是問王乾的,而是問站在一邊的錢祿的。

作為金泰的助手,於金泰出鎮濟州后實際負責國內察微工作的錢祿走到朱由崧身邊耳語了兩句,朱由崧擺擺手,錢祿又幽靈般的退到了一邊,這時朱由崧才對王乾說道:“告訴金泰和寧虎,眼光要放長一點,若沒有第二分隊鎮着,朝鮮人會乖乖的交通海費嗎?另外,我剛才說了,通海費要三年一議,沒有具體的數據,怎麼議啊?所以,第二分隊在海洋島不是吃閑飯的。”

朱由崧知道,寧虎正在籌劃將第二分隊升格為朝鮮分艦隊,將第一分隊升格為北方分艦隊,因此,說怪話的大概率不是金泰和寧虎兩人,所以,他這番話聽起來是責怪金、寧二人,實際是給金、寧二人做背書呢!

只是話說到這個程度,朱由崧行駛急轉后,決定道:“這樣吧,乾脆一步到位,現在就從第三分隊抽調淮丙七號、淮丙八號編入第一分隊,然後將第一分隊升格為濟州水師北方分艦隊;此外,從第三分隊抽調淮丙十二號加強第二分隊,並將第二分隊升格為遼海分艦隊;至於第三分隊剩下的船隻,就與第四分隊合編成濟州分艦隊,由原第三分隊分領潘龍和出任濟州分艦隊分領官;以上三個分艦隊,暫時都按六艘淮丙船、四艘淮丁船、三艘淮甲船的規模編製,其編製不足的,稍後以新造船隻予以補足。”

話音未落,朱由崧又補充道:“一旦遼海、濟州兩分艦隊補足所缺艦船后,新造艦船優先用來替換北方分艦隊的老舊船隻;對了,原四分隊下屬訓練船隻重新劃歸船師堂統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