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1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13 字 1個月前

第2281章

南都勛貴們不知道怎麼回話的時候,就聽朱由崧繼續道:“讓卿等帶兵吧,卿等肯定會喝兵血的,平常時候也就算了,但現在是什麼時候,國家危亡,也是就是一瞬間的事,朕是不敢讓卿等喝兵血的,免得誤人誤己乃至誤國。”

“當然,卿等也會說,自己肯定不喝兵血,但即便如此,朕也不相信卿等會打仗。”朱由崧自顧自的說著。“卿等都是至少富貴了七八代了,有些人在領兵的位置上歷練過,有些人根本就是坐吃等死、渾渾噩噩的過了一輩子;但領過兵,就能打仗嗎?不見得,臨淮侯的祖上就是最好的例子。”

臨淮侯李祖述祖上出過兩個“名人”,一個就是成祖靖難時最大內奸、曹國公李景隆,另一個就是神宗朝出使日本的臨淮侯李宗城,但這兩位都鬧了大笑話,證明了勛貴子弟已經完全不像話了。

看着李祖述那張紅的跟猴屁股一樣的臉,朱由崧卻沒有理會,只是往下說道:“朕今天把你們叫來,不是要嘲笑什麼,是要給你們機會,給你們子孫機會。”

“眼下,國家大戰方殷,正是用人的時候,朕是不吝爵祿的,但如果戰打贏,國家承平了,那麼多世襲爵位留在那裡,國家財政是吃不消的;怎麼辦?學太祖嗎?朕下不去這個手對付功臣,所以,朕有意進一步修改《爵律》,一方面要方便下面低階爵位獲得及晉陞,另一方面也要限制高階爵位存在!”

“那麼怎麼個限制法呢?很簡單,各家爵位的繼承人必須從小入武學學習,也就是紫金山講武堂學習;年歲到了、紫金山講武堂畢業了,要到京營及地方軍中從基層做起;做到一定職務,保留原有爵位,如果能升的更高或立下大的戰功,還可以晉爵;但要是做不到一定的職務,譬如規定是要做到副將格的,只做到了參將格、游擊格,那襲爵的時候就要降等,公爵降侯爵,侯爵降伯爵,以此類推。”

“如果到了年紀不去武學讀書、不去軍中歷練,那麼朕也不會客氣,一句話,不準襲爵,獨子也不行,到時候不想除國的話,就只能讓你兄弟膝下那些讀過武學、軍中歷練過的孩子承襲爵位了。”

朱國弼聽到這,提問道:“陛下的意思是,臣等所有的小輩都可以入這就是講武堂?”

朱由崧搖頭道:“當然不是,入紫金山講武堂需要一定的算學知識,所有各家的孩子一般十歲就要進入前置的蒙學入讀,四年後,考核通過才能進紫金山講武堂繼續深造四年;如果期間出了岔子,那麼到時候入軍服役時,就不是以武官身份加入,而是士卒的身份從軍了。”

看到勛貴們臉上的表情,朱由崧安撫道:“你們的爵位都是各自祖先用血換來的,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天下沒有長盛不衰的王朝、也沒用世代承襲的富貴,你們是武臣子弟,最終一切還是要從軍中拿回來的,朕希望,日後你們的子孫不僅能保住現有的爵位,還能繼續晉陞,然後當副將,當總兵,當提督······”

勛臣們退了下去,稍後,他們會根據自己子孫的年齡,安排他們或入讀蒙學,或直接投軍----主要會連同家族護衛一起,編入燕山師這支騎兵營頭中----這麼一來,秦淮河上的生意怕是要少了許多了。

但是,朱由崧的苦口婆心真能起什麼作用嗎?

朱由崧還是抱有悲觀的態度······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