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2章
1645年七月末八月初的一天,一艘小船自大凌河口駛入,最後抵達了錦州城外。
隨即,吳三桂的心腹謀士方光琛拿到了一封文書:“總鎮,這是南京朝廷的送來的旨意。”
“是的,”吳三桂表情凝重的跟方光琛說道。“南京要求我們想辦法南下佔據寧遠,截斷清軍關內外交通,如果做到這一點,開關之事一筆勾銷,並且還加封我為薊國公。”
在這一時空中,由於朱由崧的反對,所以南明朝廷並沒有在獲悉吳三桂開關的伊始就冊封吳三桂為薊國公,而是直到現在,才給了吳三桂這個許諾。
方光琛皺眉道:“姑且不說我部四周有八旗和蒙古兵的監視,就算我們能僥倖南下奪取了寧遠,這兩三萬兵馬的糧秣怎麼保證?”
“南京朝廷會用船給我送過來,”吳三桂回復道。“濟州寧大虎現在已經歸順了南京朝廷,到時候他會負責把糧食給我們運過來的。”
“這不會是一句引誘我們行事的空話吧?”
對於方光琛的疑問,吳三桂搖頭道:“應該不會,畢竟折損了我們對朝廷來說沒有任何的意義。”
這倒也是,只有吳三桂部存在,並長期間切斷遼西走廊,對明廷才是有利的,故意借清軍之手消滅和削弱吳三桂部,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或只有腦*殘兒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因此,在最初的幾個月,乃至幾年裡,南京朝廷一定會保證我們的糧秣供應的;”吳三桂頓了頓,繼續道。“事實上,南京朝廷更害怕我們耍心眼,騙糧食。”
握刀的手現在握鋤頭了,換成吳部的其他將領或許一早就熱血上頭,叫嚷着棄清投明了,但方光琛卻異常慎重:“大帥,茲事體大,不可一下子做出決定,且容下官仔細想一想其中利弊,權衡一下實現的可能后,再行報告。”
“倒是不急。”吳三桂回復道。“南京朝廷催的沒有那麼緊,說是只要我們在朝廷發起大反攻前想明白就可以了;大反攻,聽說多鐸在南面吃了大虧,八旗兵死了幾千,北京城全城戴孝,如果再打幾次這樣的仗,大反攻倒也不是不可能的。”
吳三桂隨即感嘆道:“現在形勢撲朔迷離,明清兩方勢力此消彼長,在這當口,我們一步路也是不能行差的。”
吳三桂的話給方光琛以很大的壓力,所以他猶豫片刻,這才起身告退。
方光琛離開后,從屏風後面走出了吳三桂的另一名心腹吳國貴,看着吳國貴,吳三桂再次嘆息道:“大明王氣尤在,本官算是一步行差步步行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