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2章(1 / 1)

第2312章

三戰三捷的耿仲明在登州城內修整一天後,志得意滿的帶着本部及登州清軍約計12000餘人繼續撲向了福山縣和寧海州,但在耿部趕到之前,勇士營第二十二輔兵團的敗兵已經帶回了登州方向失利的消息。

因此,福山縣和寧海州的明軍及“忠於”明朝的士紳在第一時間就作了鳥獸散,甚至兩城百姓也慌慌張張的逃到鄉下躲避,就只留下了兩座空城等候着耿仲明的大駕光臨。

“收復”了福山縣和寧海州后,耿仲明遇到與孫傳庭一樣的問題,那就是糧秣供應不上了,因此耿仲明便試圖通過洗劫周圍村落獲取補給,但眼下是初春季節,各地百姓手中的存糧經過一個冬天的消耗后,已經非常有限了,再加上得到兵災的消息,該跑的都已經跑了、該藏的也都藏起來了,所以,耿仲明一時間沒能籌措到足夠的糧餉。

沒軍糧是不可能打仗的,所以無可奈何之下,自覺對手實在魚腩的耿仲明便決定留下大部分的兵力控制寧海至萊州一線,自己着率領4000精兵去攻打傳聞中明軍最後的據點威海衛城······

因為里口山脈的阻隔,因此要想從陸路進抵威海衛城,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越過楊庭(羊亭)河、張村河,自半島的西側沿海地區北上,另一條則是從里口山東麓沿着威海灣沿海地區北上。

但這兩條路對於耿仲明部來說都不太好走,尤其是後者,里口山東麓沿海灘地的平均寬度僅有1~1.5公里,完全在濟州水師的炮火射程之內----實際能打那麼遠的火炮還真沒幾門,但濟州水師的聲勢很大,耿仲明是不可能冒險的----因此權衡再三后,耿仲明最終選擇從更寬闊的半島西側北上,為此,耿軍還不得不翻越了大北山等幾個相對低矮的丘陵。

道路難行,其實已經給耿仲明的進攻蒙上了一層陰影,但耿仲明自覺此前連摧數陣,所以對明軍戰力很是不屑,覺得威海衛城也會是一鼓而下的,所以便不顧部將徐得功的提醒,堅持要克竟全功。

然而等到耿仲明率部出現在威海衛城下了,這才發現對手似乎與之前的大不一樣。

是的,由於時間比較緊迫,所以於通並沒有辦法再那麼短的時間裡把威海衛棱堡化了,因此他只是簡單的修補了威海衛城,並把從各路投靠而來的本地武裝中撿練的可用士兵做了一番強化訓練而已。

然而,從局勢大好到風雲突變、再到清軍出現在威海衛城下,前前後後也只有一個月不到的時間,所以,於通的訓練結果並不令人十分滿意。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